尼克松|毛泽东解冻中美关系的战略决策与谈判策略(上篇)( 四 )
因此 , 在四位老帅看来 , 发展、保持同苏联的谈判关系 , 暂时冷落美国曼斯菲尔德的访华要求以及搁置第135次中美大使级会谈 , 一方面是维持与苏联的正常的国家关系 , 避免再出现边界武装冲突;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 , 是以此刺激美国加快接近中国的步伐 , 待到水涨船高之时 , 再开闸泄洪 , 给苏联方面更有力的冲击 。 所以 , 到1969年8月上旬 , 中国对美国方面的对华缓和的言论和政策举动 , 依旧不动声色;而曼斯菲尔德访华的提议 , 也被一搁再搁 , 直至1972年春尼克松访华之后才得以成行 。 四位老帅对国际形势的研判和建议 , 成为毛泽东作出解冻中美关系的重大战略决策的前奏 。
1971年 , 周恩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秘密访华的基辛格
■“小步舞”释放缓和信号■
1969年初中国取消大使级会谈后 , 美国国务院和白宫并没有停止对华主动政策的研究 。 1969年7月21日 , 就在尼克松开始访问亚欧多国的环球旅行前 , 美国国务院宣布了放宽对华贸易和旅行的限制 。 此外 , 就在此次环球旅行期间 , 尼克松请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领导人向中方表达希望缓和中美关系的意图 。
由于迟迟得不到中方的任何反应 , 1969年9月 , 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奉命回国述职 , 尼克松请他在返回华沙后 , 设法在私下里通过在华沙的某中立国大使馆举办的外交招待会 , 直接向中国代办传达口信 。
1969年12月3日 , 在南斯拉夫驻波兰大使馆举办的时装展览会上 , 斯托塞尔追逐中国外交官 , 表示希望约见中国代办 , 尼克松愿同中方进行认真具体会谈 。 中国在华沙的外交官意识到此事意义重大 , 于是立即将情况报告国内 。 当晚 , 周恩来看到中国驻波兰使馆发来的电报后 , 立即向毛泽东报告 , 说:“找着门道了 , 拿着敲门砖了 。 ”
毛泽东一直热切盼望着的“门道”和“敲门砖”究竟意指什么?正当此时 , 中国领导人已经先后收到尼克松委托法国、巴基斯坦、罗马尼亚等国领导人传递过来的缓和信息 , 并且注意到美国方面正在为改善对华关系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姿态 。 此前不久 , 美国方面主动决定停止两艘美国驱逐舰在台湾海峡的常规巡逻 , 并且有意把这一决定通过巴基斯坦透露给中方 。 然而 , 毛泽东一直没有对美方的积极举措作出任何回应 。 其原因 , 一方面在于他需要直接获取来自美国的确切的缓和信息;另一方面也是缺乏作出回应的渠道 , 还在寻找作出回应的恰当方式 。 在华沙 , 斯托塞尔追逐中国外交官的这出外交“闹剧” , 竟成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序曲 。 毛泽东立即批准中美代表在华沙接触 。
12月4日 , 出乎美方意料的是 , 中国领导人作出了一个酝酿有时但并不要求美方对称回应的积极之举 。 毛泽东批准释放两名于1969年2月因乘游艇驶入广东珠海附近海域而被中方拘留的美国人 。 12月7日 , 中方将这一决定通知美方;三天之后 , 中方同意美方提出的会见中国代办的要求 , 中国驻华沙大使馆临时代办雷阳将于12月11日在中国大使馆会见美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 。 就在这次会谈中 , 斯托塞尔正式提议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 。
当美国酝酿在对苏抗衡、结束越战的大棋局上挪动中国这枚棋子的时候 , 在中国的大棋局上 , 中国领导人还在审时度势 , 争取最大的战略主动权 。 1969年底 , 中苏在边界谈判和界河航运谈判上立场尖锐对立 , 谈判拖而不决并无多少进展 。 同时 , 美苏也在就限制战略武器等问题进行谈判 。 中方已发觉 , 苏联在力求制造中苏谈判有进展、关系有缓和的空气 , 以获取宣传上的好处 。 在此情形下 , 如果中苏谈判进展太快 , 就会被苏联利用来加强其对付美国和中国的地位;但中国若能一方面拖延对苏谈判 , 另一方面改善中美关系 , 则会增加苏联解决中苏间问题的紧迫感 , 中苏关系前景也有望趋向缓和 。 12月中旬 , 鉴于此时中苏边界谈判正值休会 , 为争取最大的战略主动权 , 中国领导人并不急于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 , 而是要利用中苏边界谈判休会的契机 , 选择合适的时机恢复与美国的大使级会谈 , 以促压苏联让步 。
- 北晚新视觉网|而照片里另一个人却没能等到胜利,开国大典毛泽东像来自一张合影
- 上观新闻|让毛泽东感叹“蕴藏大乱”,隋文帝杨坚有啥致命伤
- 张国华|毛泽东决策对印自卫反击作战
- 彭德怀|关于出兵朝鲜,毛泽东曾有一封没发出的回电
- 彭德怀|家国情怀:毛泽东、彭德怀在出兵朝鲜前夕的两场“特殊安排”
- 原子弹|毛泽东所说“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意味着什么?
- 杨勇|志愿军回国,杨勇洒泪相别,周恩来微醺庆功宴,毛泽东一句话让门外的少将们欢快地像个孩子
- 杨开慧|毛杨婚姻:10年婚姻,毛泽东写下三首情诗,一生未有一张合照
- 国民党|毛泽东惊人的凝聚力和罕见的感召力是如何形成的
- 故宫|毛泽东为何生不入故宫,死不入八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