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函谷关久攻不下,战国诸国有没有绕道攻秦的可行性?


战国|函谷关久攻不下,战国诸国有没有绕道攻秦的可行性?
文章图片
战国|函谷关久攻不下,战国诸国有没有绕道攻秦的可行性?
文章图片
“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 , 百万之众 , 叩关(函谷关)而攻秦 。 秦人开关延敌 , 九国之师 , 逡巡而不敢进 。 ”
——《过秦论》
函谷关之险 , 引无数六国将帅竞折腰 。
汉文帝时 , 西汉名士贾谊正洋洋洒洒写着《过秦论》 , 在对于秦统六国而并天下的政论中 , 贾谊将秦的的地理位置优势率先点明 , 所谓“据崤函之固 , 拥雍州之地” , 再加上历代秦君的励精图治 , 秦国也就有了“因利乘便 , 宰割天下”的实力 。
既然函谷关久攻不下 , 难道还不能选择其他通道吗?关于这个问题 , 东方列国君臣也并不傻 , 崤函通道固然重要 , 但不意味着秦国守住崤函便可安枕无忧 。
从东北方向看 , 在晋南汾河平原沿汾水、涑水下游渡河 , 可以到达渭北南下 , 后期秦赵战争也多是在函谷关之外的今山西西南部进行 , 为了防御这个方向 , 秦一度迁都栎阳(位于渭水以北) 。
再看黄土高原方向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略胡地 , 二十六年拓地云中郡、九原郡 , 也可以自北向南经过黄土高原进攻秦国上郡 。
而东南楚国方向 , 也可以经由武关直插关中腹地 , 楚国也曾从武关攻入关中 , 但是在蓝田遭遇惨败 , 后来刘邦进关中灭秦也是走武关道 , 但战国时这条道路除了楚国外 , 其他诸国并不走 。

西安周边的关隘位置示意图
这些道理 , 东方列国君臣并非不知 ,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 , 晋西南——渭河下游、陕北路线都不好走 , 进攻崤函通道反而成了秦与东方列国攻守双方的最优解 。

先是渭河下游方向——
我们首先将目光投向秦国的东北方向 , 从渭水以北进攻关中地区也不容易 。 由于关中西北高东南低 , 地形越向东 , 地势越开阔 , 而关中地区的盐碱也集中于此 盐化程度也愈高 。 沙苑以南泾洛渭三水汇合地区更是泽卤之地 。 盐碱化严重导致这片地势坑洼不平 , 沙多、沼泽多、芦苇多 , 非常不利于大兵团行军的补给和展开作战 。 历史上的高欢、宇文泰主导的沙苑之战中 , 高欢乘西魏国内爆发严重饥荒 , 纠集十数万大军西进意欲一举平灭西魏 。 但高欢大军在穿越沙苑时 , 因为其中连绵不断的芦苇 , 为数量较少的西魏军提供掩护 , 而东魏军因为地形起伏无法通视战场被西魏军袭击而惨败 , 高欢几乎“仅以身免” 。 在栎阳建都时期 , 秦军尚未尽夺黄河以西之地 , 当秦军沿着渭北遍布的盐碱地布防 , 对于东方列国来说这条道路是既难行走 , 又难进攻 , 完全是守军的天堂 。
崤函通道周遭地形
绕道黄土高原方向——
相比渭水下游 , 走黄土高原进攻也并不容易 , 关于这条路线 , 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就很有想法 , 甚至还曾伪装成使者试探这条进攻路线的可能性 。
《赵世家》中记载:“(赵武灵王)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 秦昭王不知 , 已而怪其状甚伟 , 非人臣之度 , 使人逐之……”
相对于盐碱遍布的渭水下游而言 , 秦汉时期河套地区的沙漠面积还不如今日广阔 , 从大兵团野战方面来说 , 确实没有什么问题 。 但如果要经过此地长途行军或是发动城池攻防战 , 除非如匈奴一般以掳掠为主 , 否则对于粮食供给运输就有很大的困难 。
这种考验甚至出现在同样长于骑兵、惯于掳掠的鲜卑人身上 , 在北魏太武帝时 , 当魏军攻破赫连夏统万城之后 , 太武帝也没有选择自北向南收取关中盆地 , 而是在后来另派了一支部队自蒲津渡进入关中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