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成拆迁网红|夫妻成拆迁网红!开着房车游遍全国!( 二 )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冬日,刺骨的寒风中,苏全美裹着一件军大衣,头上扣着厚重的棉帽…
这个场景至今深深刻在夏太宝的记忆里 。
彼时,
两人刚刚开始经营海鲜生意 。
当时的穷,现在的90后体会不了 。结婚后一年左右就分家了,只有9厘地、一间屋、两个碗筷和700块钱的饥荒 。当时,普通家庭一个月才能挣30块钱 。
夫妻成拆迁网红|夫妻成拆迁网红!开着房车游遍全国!
文章图片
一家三口合影 。
夏太宝扛起家庭的重担,
做小工、做泥瓦匠、扛大包…
因为干的都是力气活,夏太宝饭量比之前大了很多,家里的粮面明显吃得快了 。
苏全美不忍心丈夫一个人辛苦,老早就给儿子断了奶 。
和丈夫一样,她想尽各种办法谋生:
夏天卖凉粉,冬天卖猪头肉,常年支个小摊卖蔬菜 。
因为不会骑自行车,苏全美
推着小车从下王埠走到沧口挖蛤蜊,再回到村里卖, 
每天来回要走16里地 。 
夫妻成拆迁网红|夫妻成拆迁网红!开着房车游遍全国!
文章图片
1984年开始,夫妻俩专心经营海鲜生意 。
钱哪那么容易赚呢…
每天下午五点出发去码头,
凌晨一点接货、卸货,再给散户发货,一干就是一宿,天亮后还要继续出摊
,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 
当年,两人卖海鲜的摊位在李村大集,
没有固定的摊位,每天晚上都要提前去抢好位置 。
我们家能有今天的生活,百分之八十的功劳都得归功我老伴,眼光独到、勤能补拙、诚实守信…”
夏太宝说:“当时正赶上改革开放,青岛又拥有天然的海洋优势,她就劝我别再卖苦力赚钱了,不如两个人一起卖海鲜 。
夏太宝摸着手上的老茧,感叹道:万事不离一个勤字 。
卖海鲜这个活又累又脏,当时没人愿意干,他们夫妻俩不怕苦,起早贪黑地忙,生活才渐渐有了起色 。
夫妻成拆迁网红|夫妻成拆迁网红!开着房车游遍全国!
文章图片
1993年6月,苏全美与儿子夏磊在老房子门前 。
冬天零下十几摄氏度,裹着被子一守就是一晚上,还要警惕有没有偷货的,丢了货几天就得白忙活 。
“不怕大家笑话,经营海鲜20多年,有上百次想要放弃的时候,
每当看到老伴卖力地搬箱子,就逼着自己咬牙坚持下来 。”
夏太宝说,当年卖海鲜不仅拼体力,还要拼胆量 。
你很难想到,深更半夜有群人,手里拿着家伙要抢你摊位,那个凶狠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都后怕,当时真是年轻胆大 。
“老夏家的螃蟹,个顶个的肥 。”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夏太宝在摊位前小黑板上写的广告语 。
“跟螃蟹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什么样的黄多肉肥,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
但是再好的猎手,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
夫妻成拆迁网红|夫妻成拆迁网红!开着房车游遍全国!
文章图片
1997年,从外地来的一批蟹子壳空肉少,老夏赶紧联系顾客,想退钱的退钱,想换货的就给换货 。
夫妻俩一直认为,这是做生意以来最值得说道的一件事,虽然损失了一万多块钱,但“老夏家螃蟹”的名声叫响了 。
就这样,夫妻俩的海鲜生意越做越大,慢慢走出了李村大集,
在李沧区盘下两处门头,开起了海鲜门店 。
夫妻成拆迁网红|夫妻成拆迁网红!开着房车游遍全国!
文章图片
因为文化水平有限
买房置地
成了夏太宝这代人
骨子里最朴素的理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