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好莱坞电影|年轻人正在加速抛弃好莱坞?】
文章图片
最近一起影星被误杀事件 , 把好莱坞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
外界感慨片场乱象之余也发现 , 好莱坞已经很久没出过脍炙人口的作品 。 包括最近登上荧幕的《沙丘》、《007:无暇赴死》 , 都有炒冷饭、透支经典的嫌疑 。
实际上 , 好莱坞大片在过去十年已经逐渐退出中国票房前十 , 许多“大片”甚至刚上映就遇冷 。
《007:无暇赴死》剧照
比如《神奇女侠1984》上映首周末在中国的票房仅有1.2亿美元 , 甚至不如同期的《紧急救援》 。 用来当压轴大招的《花木兰》也紧跟着扑街 , 口碑票房烂得一塌糊涂 。
要知道1998年《泰坦尼克号》刚在中国上映票房就高达3.6亿元 , 2012年 , 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之际 , 3D版《泰坦尼克号》在中国重映 , 又是9.7个亿 。
究其根本 , 倒不是好莱坞实力下降 , 而是中国观众们逐渐发现好莱坞的“猫腻” 。
比如所有大片里 , 美国总是千篇一律地扮演着救世主;
当世界陷入混沌 , 人类面临无法解决的困境时 , 总会机械降神 , 而且大概率是个“美国神”;
永远的大团圆结局 , 永远的个人主义激赏 , 永远夹带着意识层面的优越感......
可以说 , 好莱坞的剧本就像动漫里的主人公——换换发型全长一个样 。
也许有人要问 , 好莱坞这么疯狂“吃老本”为何还能屹立不倒?
这就要从好莱坞的起点开始说了 。
-01-
1.0阶段 , 反垄断的产物
1905-1907年之间 , 电影成为一种常规的娱乐形式 , “镍币影院”开始在美国盛行 。 一个产业的繁荣必然会引发激烈的竞争 , 镍币影院的盛行也让人看到了商机 。
期间 , 爱迪生联合妙透斯科普和拜奥格拉夫(AM&B)组成了电影专利公司的社团组织MPPC , 想要通过摄影机、放映机、电影胶片的专利对美国电影行业进行垄断 。 独立片商们大为不满 , 于是在1909-1915年间这些人开始反抗MPPC 。 包括美国政府也支持类似行动 , 认为MPPC是一个托拉斯 。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 这时候独立制片公司开始结盟 。 让人没想到的是 , “屠龙勇士反成恶龙” , 这批最开始“反垄断”的制片公司们 , 开始创建一种新的、更稳定的垄断 , 让设备垄断变成了文化霸权垄断 , 也慢慢形成了后来的好莱坞电影工业 。
-02-
2.0阶段 , 借一战向世界文化输出
1912年前 , 美国电影公司仍然专注于国内市场的竞争 , 而一战的爆发则成为美国电影向世界范围扩展最有力的推手 。
战争爆发直接导致了法国、意大利等其他国家电影业的停滞 。 很多胶片加工厂转向了军需品的生产 , 摄影棚变成了兵营 , 大部分国家的影片数量急剧削减 。
好莱坞刚好抓住战争的缺口 , 趁机拓展海外市场 。
事实也证明 , 好莱坞的这波扩张 , 的确走得很成功 。 比如1916年阿根廷进口的影片 , 60%来自美国 ,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银幕上95%都是好莱坞电影 。
实际上 , 一部影片预计能赚多少钱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它的预算 。 好莱坞这时候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 并且根据海内外两方面的销售预估成本 。 销量越来越大 , 赚的钱越来越多 , 每部片子的预算也跟着高了起来 , 制片人们开始斥巨资到奢华的服饰、宏大的场景、明星的培养中 , 这样一来其他国家很难与好莱坞电影制作价值抗衡 , 低预算的电影已经无法与好莱坞的奢华相媲美 。
而购买一部美国电影 , 甚至比投资本土电影还要便宜 。
由麦克·塞纳特组建的著名的启斯东制片厂也是这时候成立的 , 它标志着美国独特的影片制作制度的建立 , 也就是20世纪20年代后一种工业化的电影生产模式:以制片人中心制及明星制为重要特征的制片厂制度 。
- 扬名立万|秦霄贤新电影上映,票房喜人观众怀疑“强捧”
- |有史以来最烧钱的6部电影,最低投资就达到了2.64美元
- 迪丽热巴|12月压轴上映的23部好莱坞大片,《蜘蛛侠:英雄无归》PK《黑客帝国4》
- 电影|汤志伟:抛弃糟糠之妻、娶小三,从影视明星到卖蛋糕,他后悔吗?
- 电影|斯蒂芬·桑德海姆,传奇作曲家和作词家,逝世于91岁
- 门锁|电影《门锁》曝“独居女走夜路”片段 收割好评引发高校打卡热潮
- 肖战|这是长辈干的事?肖战被邀请当金鸡电影节推荐官,汪海林来挖苦
- 电影|5部韩国猛片,看完后不禁慨叹,韩国人真敢拍
- 好莱坞|89岁王心刚,与患病妻子恩爱60年不离不弃,儿女已是亿万富翁
- 蔡岳勋|《云中影评》 : 电影《痞子英雄:全面开战》 2012年 蔡岳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