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小镇企业亮相进博 宝业集团做“建筑工业化集成者”典范

:原题为_上观|小镇企业亮相进博 宝业集团做“建筑工业化集成者”典范。
上观|小镇企业亮相进博 宝业集团做“建筑工业化集成者”典范
文章图片
在浙江绍兴柯桥区杨汛桥 , 古桥上的桥墩早已锈迹斑斑 , 但不时还有车辆缓缓驶过 。 这座桥曾经是连接杭州萧山与绍兴的唯一通道 , 如果想去外面 , 首先要跨过这座桥 。
从杨汛桥到柯桥区 , 再到上海的虹桥商务区 , 三座“桥”的背后 , 是一家民营企业46年的风雨兼程 。 桥的一边 , 曾经辉煌的几家民营企业 , 有不少已经在历史中沉睡 , 但有一家生存了下来 , 并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不断发展 , 如今已在建筑工业化和建筑节能领域与世界同行 。
作为一家建筑科技企业 , 宝业集团拥有一个更梦幻的名字——“建筑工业化集成者” 。 11月5日 , 宝业集团以海外研究院及其背后的众多国际化技术集成产品 , 亮相第三届进博会节能环保专区 。
近日 , 在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的宝业集团总部办公室 , 笔者见到了集团董事长庞宝根 。 今年63岁的他精神抖擞 , 从包里拿出一本写满笔记的本子 , 仿佛打开时光机 , 娓娓道出他与宝业集团的故事 。
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
“樟树 , 最富内涵 , 却从不花枝招展 , 总是那么的踏实 。 ”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宝根在一篇文章中曾这样写道 。
走进位于浙江绍兴的宝业集团杨汛桥公司大门 ,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边两排枝叶繁茂的樟树 , 几缕阳光透过树枝间的空隙 , 照射在树底下的绿植上 。 樟树下的创业故事还历历在目:1974年 , 从人民公社修建队起家 , 如今已走过了46年历程 。 宝业集团从1996年开始探索建筑工业化并成为建设部全国试点企业之一 , 也是国内最早一批看到建筑工业化机遇并勇于尝试的企业之一 。
人的一生 , 有50%以上的时间会呆在建筑里 。 而建筑工业化最大的优势 , 是能使建筑寿命从50年增加到100年 , 并节能60%以上、节约人工40%以上、节约工期三分之一 , 减少超过七成的建筑垃圾和二氧化碳排放 。 如果要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解释建筑工业化 , 那就是“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 。 一辆汽车的零件数量约为3万个 , 而一栋300平方米的工业化建筑 , 分解成零件约有8万个 。
在这个行业 , 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走在了前面 。 2002年 , 身穿朴素的衣服 , 没有随行的秘书 , 庞宝根一个人拎着行李箱就去了日本 。 一下飞机 , 顾不上去酒店漱理 , 他便从机场直接赶到日中建筑协会会议现场 。 会议结束后 , 他就冲到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大和房屋的会长面前 , 提出希望在中国共同研发推广建筑工业化技术 。 后来在大和房屋50周年纪事中 , 谈到为什么与宝业合作时 , 写的就是因为这次会议 , 会长被庞宝根的精神所感动 , 仿佛看到了大和创始人当初经营企业的影子 。
然而 , 一个新生事物的落地 , 必然会遭遇或多或少的阻力 。 当时 , 刚刚进入中国的“建筑工业化”(当时称为“住宅产业化”)遭遇到一些水土不服 , 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推进意见 , 但还未细化落实;与投入相比 , 初期回报也极其有限 。 面对各种压力 , 庞宝根却说:“一个事物 , 你问10个人 , 如果9个人不知道 , 那应该是机遇;但如果9个人都知道 , 那就不是机遇了 , 而是一个行业了 。 ”
研究失败才能走得更远
“小地方也有大智慧” , 这是庞宝根的人生哲理 。 他认为 , 大地方有大地方的天性 , 小地方有小地方的禀赋 。 正所谓“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 。 虽然将总部设在绍兴 , 但庞宝根的心依然向往着辽阔的舞台 , 身处杨汛桥小镇的宝业反而焕发出无限的潜能 。
在宝业集团总部 , 无论是楼盘宣传海报 , 还是总部大厅里的LED显示屏 , 都张贴着一些有意思的话 。 这其中 , 有来自于《少有人走的路》、《道德情操论》、《精神》等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 , 还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学习研究失败 , 才有机会跨越失败 。 ”这句话正是来自于庞宝根的思考 , 他解释说:“现在的企业 , 单纯为了赚钱 , 这条路恐怕是走不通的 。 我们要回顾走过的路 , 勇于研究失败 , 未来才能走得更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