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国际指数破冰信用债市场,不确定性难阻外资加码中国

:原题为_第一财经|国际指数破冰信用债市场,不确定性难阻外资加码中国。
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 中国债市可投资性的提升又迎重要里程碑 。
【第一财经|国际指数破冰信用债市场,不确定性难阻外资加码中国】11月1日 , 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分20个月逐步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的工作顺利完成 。 与此同时 , 7万亿美元规模的中国信用债有望成为下一个目标 。 11月5日 , 彭博宣布推出彭博巴克莱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LCC)指数 。
“这一‘破冰’行动非常重要 。 BBGA是首个纳入中国债券的国际指数 , 推动了国际投资者以被动或主动的方式投资中国债市 。 ”彭博亚太区指数业务负责人彭庄戟对第一财经表示 。
目前 , 包括BBGA、摩根大通GBI-EM、富时罗素WGBI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均已将中国债市纳入其中 。 不仅是债券 , 中国A股、汇市也在吸引众多国际机构增配 。
尽管外部不确定性仍存 , 但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已由负转正 , 并将成为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强调高质量增长 , 并以“双循环”为发展战略 , 金融开放和配套改革加速 , 加之央行维持正常利率水平的决心 , 都使得迫切希望寻求收益的国际资本加速流入中国市场 。
三大指数纳入 , 外资涌入中国债市
自2019年4月起 , BBGA指数分20个月完成纳入计划后 , 中国债市目前在该指数的权重已达6.3% 。 在此期间 , 参与中国债市的国际投资者快速增长 , 持有利率债(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同业存单等)比例从20个月前的近5%攀升至近8% 。
根据央行上海总部披露的最新数据 , 截至2020年10月末 , 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万亿元 , 较9月末增加544.81亿元 , 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 。 即使6月以来中国债市调整 , 外资也持续流入 , 长线收益和人民币的韧性是背后的推动力 。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也显示 , 截至10月末 , 该机构为境外机构托管债券面额达26826.76亿元 , 环比增加866.21亿元 , 增幅为3.34% , 自2018年12月以来 , 连续23个月增加 。
“随着阶段性纳入完成 , 国际投资者的参与度将不断增加 。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李冰对第一财经表示 。 此前 , 在纳入的推动下 , 包括明确税制、提高整体流动性以及交易分仓(accountallocation)等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 未来还需完善利率和外汇对冲工具、改善大宗交易的流动性等 。
随着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 继彭博之后 , 人民币计价的高流动性中国政府债券也于今年2月28日起被纳入摩根大通GBI-EM指数 , 纳入工作将在10个月内分步完成 。 9月25日 , 富时罗素宣布 , 中国国债将被纳入富时WGBI指数 , 预期2021年10月开始纳入 。
瑞银全球利率市场策略团队表示 , WGBI的纳入将有望使外资加速流入中国债市的趋势延续到2021年 , 并提振人民币的人气 , 预计有1250亿~1500亿美元相关资金流入潜力 , 约为2021年中国经常账户余额的40% 。 纳入完成后 , 中国国债的外资持有比例可能会增加6~7个百分点 , 并在2022年底前达到20% 。
瞄准信用债 ,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外资加速流入 , 布局资产的资质也将不断下沉 , 从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再到一般投资级信用债或高收益债 , 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
在这一阶段 , 彭博有望再次“破冰” 。 彭博LLC指数正式推出 , 追踪中国银行间信用债市场中以人民币计价的具有较高流动性、可交易的债券 , 将为下一步纳入中国7万亿美元的信用债市场铺路 。
当前 , 国际投资者在中国信用债市场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 。 根据上述央行上海总部数据 , 境外机构持有的银行间市场债券 , 主要券种是国债 , 托管量为1.73万亿元 , 占比57.7%;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 , 托管量为8828.2亿元 , 占比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