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聚焦“26条”:政策含金量更高 民众获得感更强

  中新网11月6日电 综合台媒报道 , 大陆4日出台《关於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 。 台媒对此高度关注 , 有评论称 , 新一波“惠台26条措施”进一步明确 , 对台企、台胞实施同等待遇更加细致具体 , 是之前一波惠台政策的有效补充 。

  让台湾人感到不再是“与我无关”

  《旺报》5日发表题为《陆推惠台26条 两岸融一的开始》的文章指出 , “26条措施”堪称是大陆全面惠台、两岸融一的开始 。

  文章称 , 2018年2月28日 , 大陆发布《关於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有31条 , 各省市地方政府随即加码 , 纷纷再推出惠台60条、66条等措施;2019年11月4日公布的《关於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 名称虽只比去年多了3个字“进一步” , “含金量”却不可同日而语 , 因为内容比“31条”更具体明确 。

  《旺报》在另一篇评论中亦提到 , 大陆在此之际推出“26条措施” , 与2018年2月底出台的“31条”对比 , 31条较多宏观大方向性政策 , 26条则具体到各领域 , 如可参与大陆的5G技术研发、在大陆学校的台籍教师、台生可持台胞居住证申请公派留学、台胞可以内援身份参加大陆各种体育联赛 , 以及可在海外的中国大陆使领馆 , 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等等 。

  也就是台湾人常在新闻上看到大陆国际地位提升、5G技术先进、体育发展蓬勃 , 这些都不再是“与我无关”的事 , 要以此提升台湾人的参与感 。

  评论强调 , 当台湾热炒“亡国感” , 大陆则让台胞有参与感;当台当局用渲染“抹红”吓台湾 , 大陆则端出“政策牛肉”照顾台湾;这场爱台湾比赛 , 民进党如不再改变路线 , 必定出局 。

  台湾《联合报》刊文分析 , 大陆发布对台“26条措施” , 大陆学者解读 , 这是去年“31条措施”的升级与补充 。 台湾学者则认为 , 对岸有政策转变的迹象 , 不再通过台企 , 而是直接服务台湾人民 , 让民众有感 。

  政策含金量更高 民众获得感更强

  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表示 , “26条”非常广泛、精准、而且很务实 , 这是他初步的3个感受 。 他说 , 之前“惠台31条”比较多属於政策性宣示或方向指导 , “26条”每一条可操作性都非常强 , 针对性很高 , 且一看就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