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古观今|刘备一世枭雄,看到了东吴的命门,夷陵之战绝非意气用事

小时候看三国 , 觉得刘备是个好人 , 就喜欢刘备 。 有点阅历后觉得曹操能文能武 , 天下九州得其六 , 开始觉得曹操厉害 。 深入了解之后才觉得刘备白手起家而三分天下 , 汉贼不两立 , 王业不偏安 , 比曹操更传奇 。 至于孙权 , 偏安一隅 , 痛击队友 , 治国能力虽强 , 也称不上是英雄 。 如果关羽北伐成功 , 蜀汉灭曹魏 , 东吴可以称臣 , 孙权不失划地封王 , 还能做一世汉臣 。 天下少了40年纷争 , 休养生息 。 他却甘愿做一根搅屎棍 , 就是为了自己的权利地位 。 隆中对是建立在孙权可信的前提下 , 拿下汉中 , 出陇右、襄樊 , 两路北上 , 由守转攻 。 关键是 , 孙权不靠谱 。
纵古观今|刘备一世枭雄,看到了东吴的命门,夷陵之战绝非意气用事
文章图片
夷陵之战爆发之前 , 曹操去世 , 曹丕篡汉曹魏正式建国 ,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需要确认自己的政治地位 , 政治方向 。 在人才方面 , 关羽死的第二年法正去世 , 黄忠去世 , 孟达携三郡叛汉归魏 。 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 , 但六月张飞遇害 , 九月东征 , 两年时间刘备本身已经错过了东征的最佳时期 , 如果是在221年曹操去世时就东征 , 曹魏正直权力交替时完全没法顾及孙刘交战 , 而孙权方面刚接手荆州没多久立足未稳之际更好 。
纵古观今|刘备一世枭雄,看到了东吴的命门,夷陵之战绝非意气用事
文章图片
刘备打曹操的时候叫了孙权 , 但是孙权一心偏安 , 放着汉中和樊城的创造的大好时机 , 不去搞曹魏的徐州 , 结果去背刺荆州 , 逼得两弱相残 。 至于刘备伐吴 , 曹操那时候已经死了 , 如果曹丕去搞一下东吴 , 其实三国这个时候就结束了 。 刘备打夷陵之战一半时间处于僵持状态 , 这里面肯定想看曹丕态度的 。 曹丕最后也出兵了 , 问题太晚了 。 至于曹操本人的战略眼光 , 困於南阳 , 险於乌巢 , 危於祁连 , 偪於黎阳 , 几败北山 , 殆死潼关 , 有一句话很好叫有取天下之志 , 无取天下之量 。
纵古观今|刘备一世枭雄,看到了东吴的命门,夷陵之战绝非意气用事
文章图片
曹操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 面对刘晔的建议 , 还反讽对方是得陇望蜀 , 平马超后没有及时发动针对汉中和益州的攻势 , 使得统一大业瞬间成为泡影 。 如果提这个建议的人是郭嘉 , 及时也许就改变了 。 孙权是个废材 , 关羽威震许都 , 东吴竟然只想着去背后偷袭荆州 , 却不思借助关羽的武威往庐江和徐州发展 , 结果造成了吴蜀双方的反目 , 战略目光极其短视 。 如果出兵响应 , 曹操一死 , 曹丕那个能力根本抵挡不住孙刘联军 , 曹魏一灭 , 孙刘之间起码能再来一次楚汉相争 。
纵古观今|刘备一世枭雄,看到了东吴的命门,夷陵之战绝非意气用事
文章图片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本质就是战略赌博 , 不能不赌 , 不得不赌 , 这从其战术安排可以看出 , 不是真要灭吴 , 而是军事恐吓逼还荆州 。 但是注定不可能成功 , 三国为啥叫鼎立 , 就是因为实力差不多 , 没有压倒性的灭国优势 。 吴蜀联盟的前提是魏国更强 , 一旦东吴有倾覆的可能 , 曹魏必然不能坐视蜀汉吞吴进一步坐大 , 也就是说刘备的目的在逼还荆州 , 根本没想一下子能把东吴打垮 , 因为不切实际 , 如果孙权那么好搞 , 就不配三分天下了 。 东吴战略位置太好了 , 北向南有长江天险 , 西向东有荆州战略缓冲区 。 蜀汉想灭吴 , 至少要发动两次大规模战役 。 先拿回荆南 , 再考虑东征 。 可惜蜀汉的政治环境 , 国力资源都不足以支持刘备发动两次大规模伐吴战争 。 刘备在前期确实有以战促谈的意思 , 先拿回荆州再说 。 但是连续两次胜利 , 应该是让刘备做了战略目标调整 。
纵古观今|刘备一世枭雄,看到了东吴的命门,夷陵之战绝非意气用事
文章图片
东吴战略位置太好了 , 北向南有长江天险 , 西向东有荆州战略缓冲区 , 东吴的命门就是荆州 。 蜀汉想灭吴 , 至少要发动两次大规模战役 。 先拿回荆南 , 再考虑东征 。 可惜蜀汉的政治环境 , 国力资源都不足以支持刘备发动两次大规模伐吴战争 。 刘备在前期确实有以战促谈的意思 , 先拿回荆州再说 。 但是连续两次胜利 , 应该是让刘备做了战略目标调整 。 如果东吴不换陆逊这个这么沉得住气的奇才上去 , 刘备攻破夷陵江夏的可能性很大 , 甚至有机会东征建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