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青报:网络维权不能越俎代庖,直接“执行正义”

:原题为_中国青年报|中青报:网络维权不能越俎代庖,直接“执行正义”。
提起“网络维权” , 人们脑海中最先浮现出的往往是维权者在热心网民帮助下讨回公道 , 使正义得以伸张的美好画面 。 然而 , 网络维权的结果并非总是如此 。 如果将网络维权的正面意义 , 比作为弱势群体照亮前路的光 , 那么网络维权“误伤无辜”的风险 , 便是与这道光相伴相生、难解难分的影 。 因此 , 充分发挥网络维权的正面意义 , 限制其负面风险限制 , 防止维权滑向极端 , 无疑尤为重要 。
网络维权相比于线下维权最大的特征 , 就是对社会舆论与公众情绪的充分运用 。 网络维权的成败 , 很多时候取决于维权事项能在多大程度上引发公众的关注 。 这种特征一方面为网络维权建立了“舆论门槛” ,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筛选的作用;但另一方面 , 为维权提供助力的网民 , 很可能在情绪的影响下 , 作出过分出格的举动 。
尽管在很多网络维权案例中 , 维权者的陈述都是真实的、无恶意的 , 但是 , 这并不代表网民就此获得对维权对象的“无限惩戒权” 。 完全无视个人隐私的大规模“人肉搜索” , 或是动辄数万条的侮辱谩骂与人身威胁信息 , 无疑与法治原则相悖 。
由于热心网民在维权初期掌握的信息有限 , “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还会牵连到无辜的人 。 或许有人认为:为了伸张正义 , “误伤”在所难免 , 大不了事后再向受害者道歉 。 但是 , 这种“为了正义不择手段”的观念 , 绝不是正义该有的样子——将心比心 , 对于无辜受害者而言 , 那些打着正义的旗号肆意伤害他人的网民 , 又与主动作恶者有什么区别呢?
网友“误伤无辜”还不是最可怕的事——正因为网络维权这柄“利器”的巨大威力 , 每隔一段时间 , 就会有个别居心叵测之人将其挟私报复的行径包装成“维权” , 对热心网友加以利用和欺骗 。 网友如果不慎中招 , 把加害者当成受害者 , 进而对其想要报复的对象施加网络暴力 , 无异于在不自觉间成了“帮凶” 。 在真相大白之后 , 可能受欺骗的网友也会感到委屈 , 但是 , 那些被轻信者伤害的受害者 , 又能找谁去说理呢?
网络维权是柄“双刃剑” 。 人们既不可能彻底杜绝“虚假维权” , 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正当维权所产生的误会 。 面对网络维权的弊端 , 因噎废食无疑是不可取的 。 只有建立起一套基于社会共识的规范 , 才能防止网络维权在群情激奋下滑向极端 。
网民在参与维权的过程中 , 还应形成边界意识 , 即便是为了正义 , 也有一些事是坚决不能做的——比如“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 。 网络平台也应尽到管理和引导的责任 , 防止网络沦为群体侵害个体权益的工具 。 所有人都应意识到:对需要维权的个案而言 , 网络维权终究只是一个唤起社会关注的辅助手段 , 而不能越俎代庖 , 直接“执行正义” 。
【中国青年报|中青报:网络维权不能越俎代庖,直接“执行正义”】原标题:《不要让网络维权在群情激奋中滑向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