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微博微信、游戏账号……网络“数字遗产”如何继承?( 三 )


对于和我一样的普通人来说 , 希望通过网络继承的可能不仅仅是亲人的故事和亲情 , 也可能是虚拟货币、游戏装备或者一家网店 。 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 人们对于这个载体的需求也从现时传播向保留历史的在线传播延伸 ,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 网络权益也是一种财富 , 从而使其有了被继承的需求 。
此类需求对于那些经营网络资源并有较大收获的人来说更为迫切 , 如果这些利用互联网创业的第一代离世 , 那么他们创造出来的数字遗产该何去何从?如何清晰界定合法财产 , 有没有人来守护这类财产?
几年前 , 网络直播还只是娱乐 , 现在已经形成产业 , 并成为销售的一种有力手段 。 也许 , 几年后 , 相关的法律就会对数字遗产有明确的规定 , 专职网络资产守护公司也会应运而生 , 历史的参与人将会通过新的方式留在历史的记忆里 , 给后人的记忆穿越提供无限可能 。
家人共管+删繁存简
■ 陈青松 吉林长春 公务员
网络时代 , 数字遗产将会与日俱增 , 而其潜在的虚拟性、安全性、继承性尤为引人关注 。
数字遗产 , 仍需备份才踏实 。 没有进入网络时代的时候 , 我经常把在报刊发过的零碎文章从报纸上剪裁下来 , 把没有发过的文章打印出来 , 然后分册装订保存 。 网络兴起 , 发过的文章保存网络链接 , 没发过的文章直接存在个人博客里 , 以为长久之计 。 有次整理这些文章时发现 , 早期的文章链接有的已经找不到了 , 个别文章在博客里无法上传保存 , 费些功夫才算完全整理出来 , 马上制作了一份电子文档且又打印出一份纸制版本留存 , 由此感叹“云端的”暂且还是不如“落地的”踏实 。
数字遗产 , 删繁存简更安全 。 有次孩子外出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 , 我和妻子也借周末去趟山区 , 在我们都不太方便联络的时候 , 妻子的账号已被盗用 , 妻子的头像正在和几位家人上演“孩子遇到急事需要用钱”的戏码 , 还好家人都知道我们在哪儿 , 没让更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 从那时起 , 我们便开始着手清理社交软件、博客、邮箱等等 , 能停则停、能减则减、能删则删 , 留下确有必要的内容 , 网上简简单单 , 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数字化生活的同时 , 也不能忽视数字安全 。
数字遗产 , 家人共管好继承 。 作为数字遗产 , 有些可以传世 , 无论是从法律角度 , 或是省去“猜密码”的烦恼 , 都是家人共管才好继承 。 每当更换手机 , 第一件事就是输入我和妻子的指纹 , 所有数字应用软件我都用的妻子密码 , 妻子也学我把她的数字应用软件全都换成我的密码 。 在我们还不知道这一切将来是否算是数字遗产又是否能被继承的时候 , 我们选择一起拥有、一起管理、一起守护 , 以防不祥之变 , 以备不时之需 。网络时代将会产生的数字遗产远远不止于此 , 数字遗产将会带来的各类问题也许会五花八门 , 但在虚拟中还是要寻求“实”的存在 。
虚拟财产也应继承
■ 邹多为 北京 媒体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微博微信、游戏账号……网络“数字遗产”如何继承?】“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 ,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 , 给人类生活带来全场景改变: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 。 既然当下我们享受着移动化和智能化提供的便捷与高效 , 那么我们也理所应当要面对长眠之后 , 社交账户、支付信息、应用程序等大量数字遗产该何去何从 。
其实在满怀希望与憧憬的年纪谈论“死亡”这样一个高度不确定的话题 , 难免有些措手不及 , 但换个角度 , 未雨绸缪也并不为过 。 在我看来 , 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 , 大家应抱以尊重和感恩之心继承与保护逝者留下来的所有资产 , 包括数字遗产 。 我们不妨在世时尽可能明确地表达处理意愿 , 离世后 , 本着不添麻烦、尽快“离场”的心态 , 让虚拟遗产随风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