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PLUS|你是亏了还是赚了?,睡前经济学|双十一啥都不买


南方PLUS|你是亏了还是赚了?,睡前经济学|双十一啥都不买
文章图片
上一期的《睡前经济学》栏目中谈到 , 双十一临近 , 想掏空你的钱包也就算了 , 商家为什么还要设置越来越复杂的规则?其实 , 这背后是一种“价格混淆” , 免得让你货比三家 。
今年的双十一来的有些早 , 各大平台从11月1日就开始火拼了 。 这次你参与了吗?问题来了 , 假如双十一你啥都不买 , 你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南方PLUS|你是亏了还是赚了?,睡前经济学|双十一啥都不买
文章图片
商家为何不再统一降价?
商家费尽心思设置那么多规则 , 那商家为何不统一再降价呢?
说到底 , 每个人对金钱和时间的换算是不一样的 , 有人愿意多花点时间去买更便宜的产品 , 反之 , 有人觉得时间很宝贵 , 没必要花费太多时间在购物上 。 自然 , 后者的购买力就要更高一些了 。
你以为就这两大群体在购物?要知道 , 还有一批人是在买和不买之间摇摆 , “到底要不要买呢 , 如果再便宜一点就好了” , 这时候 , 商家如果明知有这些人 , 也愿意再稍稍降点价的 。
但是商家又不能再统一降价了 , 因为那些愿意多花一点钱的 , 商家就赚不到这部分收入了 。 比如有个人10元也能买 , 现在8元就买了 , 岂不是少赚了2元?
商家要怎么样才能知道你是咋想的呢?好了 , 现在 , 双十一给商家提供了一个契机区分这两种消费者 。 第一类消费 , 从最基本的“满减”“领津贴”“抢红包”“领优惠券”等几大类 , 都参与了个遍 , 这类消费者选择了耗时的办法 , 那他的时间显然就没那么金贵了 , 那商家就自然愿意降低一些价格 。
第二类消费者 , “时间就是金钱”的拥趸 , 商家可以稍稍高一些的价格卖给他们 , 避免了统一降价的损失 。
这样一来 , 商家在扩大了自己用户群的同时 , 尽可能地避免了对高级消费者也降价的损失 。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 , 这是不对称信息下的筛查 , 也就是通过一个机制 , 让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如实显示出自己的类型 。
所以 , 商家设置如此繁杂的程序 , 也不仅仅是为了掩盖商品的真实价格 , 此举其实还有区分消费者的功能 。
“歧视”还能增进社会福利
这就是经济学中典型的“价格歧视”场景 。 价格歧视 , 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 , 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 , 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 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 , 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 , 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 , 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 。
南方PLUS|你是亏了还是赚了?,睡前经济学|双十一啥都不买
文章图片
在经济学中 , 价格歧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 。 完全的价格歧视 , 比如所谓的“大数据杀熟” 。
“非线性定价”的价格歧视 , 为消费者提供不同数量、质量和价位的组合 , 然后让消费者自行选择最为偏好的那种组合 。 比如大袋包装就比小袋划算 。
第三类则是对不同市场或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 例如 , “老人凭老人卡免费 , 学生凭学生证半价” 。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 , 区别价格可以满足“帕累托标准” , 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行为 。
通过区别价格 , 卖方获取的最大收益 , 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值 。 如果卖方实行统一价格 , 虽然也能实现收益 , 但小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值 , 因而在经济上是无效率的 。
对于前段时间争议非常大的“杀熟”行为 , 就有经济学观点认为 , 这未必全是坏事——它是让熟客让度出一些利益 , 商户可以较低的价格为生客提供产品或服务 , 增进了社会福利 。
买或不买看你是否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