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艺巍|“十四五”规划里强调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有何本质区别?


龚艺巍|“十四五”规划里强调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有何本质区别?
文章图片
“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全文当中多次提到“数字化” , 凸显了数字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 规划全文中共有四大方面提及“数字化”的关键作用 。 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 , 分别是:【1】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2】加快数字化发展(全文第15要点专门陈述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等方面的战略规划);【3】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4】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 由此可见 , 国家在战略层面对数字化发展高度重视 , 同时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改革 , 推动产业升级和公共文化建设 , 实现数字中国 。 而数字化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推动 。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在业界和学界都很热门的话题 。 然而 , 大家对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 以及它与过去我们常说的“信息化”有何区别往往没有很清晰的概念 。 为了探讨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 , 本文将对数字化和过去的信息化进行对比 ,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读数字化转型的特点 。
【龚艺巍|“十四五”规划里强调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有何本质区别?】首先 , 数字化转型将改变组织对数据的价值判断 。 过去我们在做信息化的时候也会使用数据 , 例如为了反映生产的过程 , 我们去观察和记录各个生产环节花费了多少时间等数据 , 从而寻求改进的机会 。 但如果没有这些数据 , 生产也能够进行 。 因此在信息化阶段 , 数据往往是一种可供利用的副产品 。 而在数字化阶段 , 数据是生产资料 , 是资源 。 这意味着离开了(实时)数据 , 许多生产和服务活动甚至都无法启动和展开 。 因此数字化转型需要组织对数据的价值具备新的认识和思考 。
其次 , 数字化转型通常伴随着商业模式的变革 。 以往我们做企业信息化的工作 , 很多时候针对的是流程层面上的改进或者是优化 。 而目前所出现的很多数字化转型的例子所展示的不仅是流程上的大量变化 , 往往还上升到商业模式的层面 。 商业模式的变革改变了原来的运营方式 , 与客户联系的渠道多元化 , 服务和产品的交付智能化 , 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化等 , 这些商业模式上的新变化都无法通过仅仅在业务流程级别上的优化和创新来实现 。
第三 , 数字化转型体现了多技术和多系统集成运用的复杂场景 。 以前我们做信息化的时候往往是针对单一技术或者单一系统去做工作 。 例如当我们需要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考虑采用HRM系统 , 想改善客户关系时采用CRM系统 。 而数字化转型后的运营是多系统多技术融合的场景 , 所涉及到往往是云技术/平台和各种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并在多种前端提供跨平台的交互和服务方式等等 , 因此往往无法用单一系统的实施或功能来解决一揽子的需求 , 而需要从企业架构层面考虑多技术和多个系统之间如何有效交互和集成 , 具有更高的复杂度 。
最后 , 数字化转型的边界范围更广 。 信息化的工作通常是针对单个组织甚至是组织里面的某一个部门 , 影响范围较为狭窄 。 数字化转型虽然在很多时候也可以是针对单个组织的运营而言 , 但是这个变革通常涉及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互、整个供应链甚至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影响和相互促进 。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 随之而来的将是我们愿景中所讲的数字化社会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数字化转型体现的是一种行业趋势和社会性的变革 。
综上所述 , 我们可以把数字化转型看成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 并体现出更广泛、更复杂和更深刻的变革 。 因此 , “十四五”规划建议全文多次提到数字化发展是对社会和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政策性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