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在家门口吃上热乎乎的早餐为什么有点儿难?( 二 )


第三区商业街在茶马街和马连道路夹角 , 的确很容易错过 , 因为清晨开放的主要商业设施 , 需要乘扶梯到地下 。 老姜说 , 这里是附近几个路口 , 唯一卖油饼的地方 , “他家油饼地道 , 每天都排长队 , 下去看看吧 , 正是排队的时候 。 ”
北京日报客户端|在家门口吃上热乎乎的早餐为什么有点儿难?
文章图片
第三区商业街地下 , 是马连道不多的提供早餐的场所之一
刚踏上往下行的扶梯 , 就能闻到扑鼻而来的油炸食品香味 。 地下一层是超市和超市四周配套的餐饮 , 卖炸油饼的“面吧”是其中之一 , 也是早餐生意最好的 。 带着小孙子来吃早饭的王大妈刚刚搬到附近不久 , “我是慕名而来 , 专门找过来尝尝的 , 做的确实不错 , 没想到小家伙也挺爱吃 。 ”排队和就餐的人群对传统的中式早餐 , 都有比较高的需求 。
“面吧”的王经理 , 亲自在后厨忙活 , 不断核对和递送新鲜出炉的馄饨、蛋汤、小米粥 , 并提醒:“小心 , 别烫着 。 ”忙到9点半 , 他才有空歇歇 , 找了张凳子坐下 , “早餐不好做 , 累 , 利薄 。 每天5点钟就要上班 , 卖的东西是便民的 , 还不能贵 , 都是3块、5块的” 。
王经理说 , 附近确实没有更多的早点摊 , “现在找一个能做早点的摊位不好找 , 而且人员培养也是个问题 。 ”这个面积很小的“面吧”雇了7个人 , 早餐时段至少要保证6个人到岗 。 疫情影响很大 , 直到5月 , “面吧”才重新开张 。 “做这一行很考验承受能力 。 ”他说 , “需求很大 , 但坚持下来 , 也难 。 ”
家门口吃口热乎的为什么有点难?
“面吧”的人均月工资大概是5000元 , 此外 , 还有店铺租金 , 还要在附近租员工宿舍 , 不租的话 , 很难找得到人 。
“让早点摊难做的原因有很多 , 有疫情影响 , 也有交通阻碍 。 一条社区小路的封闭 , 可能就会导致一个早点摊的消失 。 ”盛强以万泉寺南里为例 , 2013年该小区主干道上 , 还有十几家社区商业 , 但到了2019年 , 经整合 , 只剩下一家便利店 。 2020年 , 这条主干道封闭 , 不再具备穿行功能 , 便利店里唯一的煎饼档口也经营不下去了 。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万泉盛景园那家唯一早点摊 , 虽然是在小区东门内 , 但这个东门正好处在一个三岔路口 , 来往人群和车辆众多 , 还有一个公交车站 。
盛强2019年和2020年两次调研早餐点 。 根据他提供的数据:相同区域内 , 2019年共有早餐厅244个 , 外卖档口134个 , 连锁餐厅61个 , 移动摊位57个 , 便利店33个 , 中西糕点38个;2020年消失的早餐厅63个(占比25.8%) , 外卖档口39个(占比29.1%) , 连锁餐厅9个(占比14.8%) , 移动摊位40个(占比70.2%) , 便利店3个(占比9.1%) , 中西糕点4个(占比10.5%) 。
另一方面 , 2020年新出现的早餐厅22个 , 外卖档口15个 , 连锁餐厅8个 , 移动摊位12个 。 便利店和中西糕点两类变化数量过少 , 没有统计意义 。 总体算来 , 截止到2020年9月中旬 , 四类早餐点的总数量为2019年的81% 。
在盛强调研的区域 , 并不是都很难找到早点摊 。 比如方庄 , 就有很密集的早点摊覆盖 。 在安定路和刘家窑路夹角 , 至少有7家售卖新鲜早餐的点位 。 一个烧饼夹肉店铺里 , 店员不断和熟悉的大爷大妈打着招呼 , “有日子没见您了!”一碗羊杂汤 , 一个烧饼夹肉 , 热腾腾端上来 , 总是最受老主顾的欢迎 。 从瀛海远道而来的徐姐津津乐道:“我是从这边搬迁出去的 , 现在也常来吃 , 坐公交到宋家庄转车 , 还是这边吃的东西多 。 ”
居住在方庄这样原本就具备成熟商业配套的区域 , 是幸运的 。 盛强透露 , 做早餐点调研的初衷 , 就是希望寻求城市规划工具的更合理运用 , 在现阶段 , 他认为即便在规划设计不成熟的区域 , 商业也有自由发展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