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狠批金融监管一周后,权威部门侧面回应了,传递了什么信号


|马云狠批金融监管一周后,权威部门侧面回应了,传递了什么信号
文章图片
|马云狠批金融监管一周后,权威部门侧面回应了,传递了什么信号
文章图片

10月24日 , 马云在外滩峰会上一番关于金融科技、监管的振聋发聩的观点 , 在金融圈引发热议的同时 , 无疑也引发了监管的思考 。
10月31日 ,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 , 再次重申凡是金融都需纳入监管的导向 , 要求“既要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 , 也要加强监管 , 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 , 有效防范风险 。 ”这或许是对当前金融科技问题之争的一种回应 。
毋庸置疑 , 金融科技以信息新技术、新管理方法为金融业赋能 , 大大拓展了金融机构获客渠道 , 改善了传统金融机构低效组织架构 , 提升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 给传统金融带来了新的活力 , 正成为传统金融机构改善服务、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 也因此成为各路资本竞相角逐之地 。
但是 , 金融科技并非金融+科技的简单的物理融合 , 而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的化学物 。 作为一个新的金融产业 , 金融科技显然是为金融而生 。 金融属性是其与生俱来的基因(DNA) 。 也就是说 , 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并非在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时、科技应用于金融业务时才显现 , 而是从金融科技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就已经存在了 。 如果不用于金融 , 金融科技本身也就缺乏存在的依据了 。
蚂蚁集团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自己为科技公司 , 而避开了金融科技的标签 。 但是一个企业的属性 , 标签并不重要 , 关键看它在做什么 , 在经营什么 , 在靠什么盈利 。 明白了这一点 , 对蚂蚁集团的属性定位就不言自明了 。
尽管目前关于金融科技的内涵尚不统一 , 但理论界总体上倾向于从产业视角来定义金融科技 , 认为金融科技是一个新的金融产业 , 是通过创新性的商业模式 , 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金融服务的一个新的金融产业 。
而目前对金融科技的肢解 , 恰是监管理论和实践方面各种分歧产生的根源所在 。 按照传统的理念 , 或许很难厘清金融科技的边界 , 这或许也是当前金融科技监管呼声很高 , 但始终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尴尬 。 因为这种肢解 , 已有的一些涉及金融科技监管的制度 , 也往往仅从银行端入手 , 并未对金融科技公司做相应的监管安排;而沿用的监管逻辑依旧是机构监管而非行为监管 。 实际上 , 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 , 在金融科技领域 ,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边界已非常模糊 , 以业务和机构类型为边界的、传统的机构监管模式显然已难以适应 。
唯有构建起真正的区别于机构监管、功能监管的监管框架 , 才能识别金融科技创新背后林林总总的业态属性 , 才能厘清监管的边界 , 避免监管的空白 。
【|马云狠批金融监管一周后,权威部门侧面回应了,传递了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