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松山湖科学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原题为_科技日报|松山湖科学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祖国的中医药学是伟大的宝库 , 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 ”11月2日 , 在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期间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通过视频向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广大学生讲述抗疫故事 , 普及科学知识 , 传播科学精神 。
如今 , 东莞松山湖这片创新热土有了更为鲜明的科学底色 。 2020年7月 ,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 , 定位为重大设施平台等创新资源集中承载区 。
有了“东风” , 松山湖科学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 , 正朝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等目标坚毅前行 。
大科学装置多了起来
随着基础研究领域的拓展 , 一系列重大原始创新都呼唤更加先进的研究手段 。 大科学装置的聚集建设 , 具有重大意义 。
在松山湖科学城 ,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一位“大咖” 。
“当时我们选址 , 就跟地方党委政府说明 , 我们这个项目不会直接带来GDP , 但我们有信心将这里打造成为全新的科研创新中心 。 ”中科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说 。
陈和生的信心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 2019年 , 散裂中子源超额完成了开放运行任务 , 全年提供用户机时4576小时 。 自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 , 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服务全球用户 , 已完成超过200项原创性课题研究 。
中国散裂中子源并不孤单 , 多个大科学装置正在这里加快推进 。 2019年9月 , 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正式动工 , 预计2021年完工 , 将为今后南方先进光源落户提供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技术支撑 , 带动更多高端创新要素在科学城集聚 。 此外 , 第三个新型的光源大科学装置正在谋划推进中 。
创新资源聚了起来
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与松山湖科学城结缘很深 。 闲暇时间 , 他会到松山湖畔散散心 。
“东莞产业环境好 , 而松山湖生态环境好 , 对人才有吸引力 , 能予以科研工作新启发 。 在这里可以尝试科研与产业化模式的创新 , 因此我们决定留下来 。 ”汪卫华说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 , 是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四家省实验室之一 。 该实验室已经拥有理事长王恩哥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忠贤院士等10位院士 , 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一流的智力支撑 。
【科技日报|松山湖科学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330篇 , 其中在《自然》上刊发7篇 , 实验室已孵化了19家产业化公司 。 汪卫华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入选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东莞已经成立3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 , 大部分集中在松山湖科学城 。 与此同时 , 松山湖科学城正推进建设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材料科学用户实验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 , 加快形成大科学装置与前沿技术攻关链式协同 , 为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提供支撑 , 催生更多从“0”到“1”的重大创新成果 。
目标方向立了起来
如今 , 建设松山湖科学城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 , 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
9月底 , 东莞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 , 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发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知识产权示范地、科学人文宜居地等5个方向 , 高起点、全方面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 。
“围绕这5大建设方向 , 我们正抓紧制定松山湖科学城的总体规划、科学功能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 , 并进一步强化资金土地要素支撑 。 ”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炜说 , 同时 , 加强与国内科学中心的沟通联动 , 从深莞融合、区域统筹、科研管理、投融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 确保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顺利推进 。 (采访人员 龙跃梅 叶 青)
- 从月球“抓把土” 看看她的“芳龄”
- 金星生命“时有时无”? 有些“乌龙”让科学更接近真理
- 科学艾小生 水有两种液态,原来
- 每日科技果粉 ?《科学》(20201120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 呆萌小跟班 十大科学人物排名第一!他是何方神圣?,实现石墨烯超导效应
- 按下建设加速键!13家企业和机构集中签约入驻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辣妹盘点酱 可记录佩戴者的手指压力,科学家研发“几乎难以察觉的皮肤”
- 新冠|全球顶尖科学家在线共话新冠科研最新进展
- 天文在线 稳定如一,有幸成为科学家们的“校准工具”,月球表面
- cnBeta 科学家发生一个深藏在银河系内部的“化石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