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内地乐坛的“脸面”:拥有10首代表作的音乐人,比你想象中还要多


周杰伦|内地乐坛的“脸面”:拥有10首代表作的音乐人,比你想象中还要多
文章图片
周杰伦|内地乐坛的“脸面”:拥有10首代表作的音乐人,比你想象中还要多
文章图片
周杰伦|内地乐坛的“脸面”:拥有10首代表作的音乐人,比你想象中还要多
文章图片
周杰伦|内地乐坛的“脸面”:拥有10首代表作的音乐人,比你想象中还要多
文章图片
周杰伦|内地乐坛的“脸面”:拥有10首代表作的音乐人,比你想象中还要多
文章图片
周杰伦|内地乐坛的“脸面”:拥有10首代表作的音乐人,比你想象中还要多
文章图片
周杰伦|内地乐坛的“脸面”:拥有10首代表作的音乐人,比你想象中还要多
文章图片
周杰伦|内地乐坛的“脸面”:拥有10首代表作的音乐人,比你想象中还要多
文章图片
周杰伦|内地乐坛的“脸面”:拥有10首代表作的音乐人,比你想象中还要多
文章图片
周杰伦|内地乐坛的“脸面”:拥有10首代表作的音乐人,比你想象中还要多
文章图片
周杰伦|内地乐坛的“脸面”:拥有10首代表作的音乐人,比你想象中还要多
文|令狐伯光
现在大家都在谈华语乐坛早就不行了 , 尤其是非常怀念巅峰时期的港台乐队 。 特别是周杰伦那一代音乐人 , 几乎可以说在互联网封神了 , 80后 , 90后听众还没有老就已经进入了全面怀旧的年代 。
所以 , 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新媒体对于现在华语音乐的批判 , 比如说抄袭模仿的 , 神曲什么的(不是说不该批判) 。 再到对于过去港台乐坛 , 尤其是周杰伦一代音乐人的夸奖(也不是不能夸奖) 。
问题是各个媒体每次都是“一捧一踩”的角度 , 比如他们说港台乐坛多强 , 周杰伦那代音乐人多强 。 他们往往就会批评内地乐坛多糟糕 , 哪怕是同时代的内地乐坛和音乐人 。 比如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就说“港台歌坛天王天后轻轻松松能拿出10首代表作 , 但放眼内地乐坛少之又少 。 ”
伯光君对于华语音乐产业发展正好有一些观察 , 两岸三地的音乐产业是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 , 很多东西不是三言两语难以讲清楚的 。 比如内地乐坛拿出十首代表作的音乐人不多?答案真的是如此吗?
内地乐坛确实没有港台乐坛成熟 , 市场化成功的音乐人少之又少
2010年之前港台乐坛确实比内地乐坛强 , 但是内地乐坛还是能打的 , 2000年之前的港台乐坛 , 至少从影响上看是不分轩轾的 , 内地流行乐则才刚刚起步 。
这个有历史原因 , 主要就是经济发展和历史大环境了 , 港台乐坛承接的是民国上海等洋派文化和精英人才 , 经历了50、60年代政治环境下的音乐荒漠 , 当时港台人民都听民国音乐 , 中国传统音乐和直接听西洋乐为主 。
后来是亚洲四小龙时期 , 70年代完成经济发展 , 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的积累 , 为此催生文化方面的变革 , 音乐上香港许冠杰把粤语歌带入主流 , 中间的歌唱者集大成者罗文 , 珍妮 , 林子祥 , 后面谭张争霸 , beyond , 四大天王等等 。
台湾流行乐也是70年代掀起的“民歌运动” , 胡德夫和现在最熟悉的罗大佑 , 中间最强歌唱家是邓丽君(她的歌集民国洋派和新民歌特点) , 齐豫次之 , 然后是我们熟悉的齐秦、李宗盛、伍佰、台湾四大天王等等 。
港台流行乐巅峰时期 , 当时的新加坡 , 包括马来西亚华人都是作为人才储备区被港台所吸收 , 我们很多熟悉的港台歌手其实都是新加坡 , 马来西亚人 , 如巫启贤 , 林俊杰 , 孙燕姿 , 梁静茹等等 。
上面大致列举了一下港台音乐发展的情况 , 这里回到内地流行乐的发展上 。
内地流行发展比港台晚了近20年 , 因为我们在1978年才开放 , 之前我们是没有流行乐 , 商业流乐这套东西的 , 崔健《一无所有》一嗓子吼出的中国摇滚已经是86年了 , 然后就是90年代中国摇滚巅峰 。 与此同时跟着衍生了学习台湾民谣的大陆校园民谣 , 就是矮大紧、老狼 , 水木年华这种 。
当时大陆流行乐就是中国摇滚和校园民谣 , 这个再加上之前国营时代延伸下来的晚会音乐 , 这些音乐相对来讲是不那么市场化的 , 后来在2001年后被市场化成功 , 更流行 , 更好听的港台流行 , 周杰伦一代打得溃不成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