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语语言矫正机构|分清真假最重要,孩子有了口吃症状?莫慌张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 , 说话结巴可以说是一个致命弱点 。 尤其在工作中 , 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 但磕磕巴巴的语言状态拖慢了本就追求效率的工作进度 , 口吃者也免不了遭受周围人的白眼和取笑 。
与成年人不同的是 , 儿童口吃大部分是可以自愈的 , 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分担忧 。 但是口吃问题如果持续发展 , 除了求助医生外 , 也要接受语言矫正和家庭训练 。 最重要的是 , 家长要在孩子口吃初期就快速判断出是否为真口吃 。
难道口吃也分真假吗?相声段子里有句台词说“天底下除了王八是真的 , 它还叫甲鱼” , 虽然是戏言 , 但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人们对一件事物的判断并不能次次都是准确无误的 , 尤其是儿童语言障碍这个对普通人来说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问题 。
文章图片
说我们对它熟悉是因为口吃、大舌头等名声在外的语言问题 , 对它陌生则是由于我们并不了解它们的形成与治疗 。 在普通人看来 , 语言障碍离他们的距离不亚于跨越太平洋到彼岸 , 实际上语言障碍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
说到口吃 , 磕磕巴巴、难以说话的语言状态肯定是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 。 在我们的脑子里一定形成了一幅画面 , 即一个人在结结巴巴地说话 , 配合上眨眼、肢体动作的行为 , 一名口吃者的形象生动地出现在眼前 。
我们联想到的一定是成年人而非儿童 , 这可能是因为儿童口吃并不常见 , 也许生活好几年也未必能碰到一个 。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 , 只是他们隐形了而已 。
儿童形成口吃大多与发育特点有关 , 常见于2-5岁儿童 。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 , 他们正处于语言高速发展的阶段 , 在试图组织起比较复杂的语句时 , 常会出现构音器官发育进度跟不上活跃大脑的情况 , 口吃就此产生 。
文章图片
犹他大学的研究显示 , 约有5%的儿童会出现口吃症状 , 不过只有0.5%-1%的孩子到了成年依然口吃 , 也就是说有75%的儿童口吃是假性的 , 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消失 。
俗话说“十个结巴九个急” , 口吃经常出现在爱着急或表现欲强的孩子身上 , 他们急于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 却被构音器官的不成熟阻挡 。 他们越是说不出来 , 就越想说出来 , 如此循环往复 , 口吃没有不找上门的 。
但是 , 我们要分清孩子的口吃是真还是假 。 真口吃相对于暂时性的口吃来说 , 最大的特征就是单字的重复、拖长音和首字难发 。 假性口吃虽然也有重复和停顿 , 但更多的是词语之间的停顿和一些短语的重复 , 这些是正常现象 。
一般情况下 , 假性口吃的持续时间只有半年左右 , 超过6个月的话就要求助于医生了 。 但是和其他语言障碍不同的是 , 口吃的形成除了和生理异常有关以外 , 还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 也许家长在孩子口吃后的一次次批评和责骂都会让假性口吃转化为真口吃 。
最后 , 小编给大家总结一下一些口吃可能会持续发展的情况 , 希望父母们对号入座 , 看看自家还有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家庭成员曾经出现过口吃者的话 , 孩子口吃的持续发展可能性比较高;
【杨清语语言矫正机构|分清真假最重要,孩子有了口吃症状?莫慌张】孩子超过3.5岁后才患上口吃 , 那么口吃的自愈几率相当低;
孩子的口吃持续6个月以上 , 极有可能是真口吃;
孩子患有其他类型的语言障碍 , 那么口吃不太可能自行好转 。
- 老人教娃满口方言,影响语言能力发展?权威机构研究结果了解一下
- 阿青|海英博士说 家长要多注重培养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
- 毁掉孩子的罪魁祸首是游戏?你错了,其实是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
- 哈佛医学博士:语言暴力改变大脑结构,对孩子影响太可怕了
- 宝宝总是自言自语,宝妈别过度担心,这是语言系统飞速发展的表现
- 孩子语言表达差,并非逻辑有问题,而是不会“大脑整理术”
- 提高2-3岁宝宝的语言能力,这四个训练方法家长要知道
- 玩具|关于孩子语言发育,你需要了解这些
- 孩子语言几乎都来自父母,甚至影响孩子性格,父母应当三思而慎言
- 你还在“辱骂孩子”?哈佛医学博士:语言暴力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