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上海民乐团赴故宫采风 民族交响史诗《紫禁城》12月30日首演上海大剧院( 二 )


听到紫禁城四季
《紫禁城》的创作 , 是一个不断做加法 , 再不断做减法的过程 。 初期 , 经过主创团队的头脑风暴找到很多线索和思路 , 主题慢慢聚焦 。
李博禅在《紫禁城》五个乐章间 , 创作了四首短小的幕间曲《春》《夏》《秋》《冬》 。 在紫禁城御花园 , 有万春、浮碧、千秋、澄瑞四个亭子 , 分别象征春、夏、秋、冬 。 刘国梁对四首幕间曲很感兴趣 。 “我们都很熟悉维瓦尔第的交响乐《四季》 , 但中国的四季是什么样的?紫禁城的四季是什么样的?相信在民族音乐中会听到不一样的表达 。 ”
多次赴紫禁城采风 , 《紫禁城》“90后”导演龚玉娇被紫禁城的屋顶设计吸引: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代表着不同等级 , 而御花园中的四座亭子 , 屋顶也各有不同 。 如何在众多形状和线条中挑选并抽象出有代表性又简约的视觉形象 , 也是一大考验 。
年轻主创团队对视听细节的追求 , 得到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馆员郭福祥的赞赏 。 “现在是故宫的秋 , 小小的树叶上滴了几滴小雨 , 就能感受故宫的秋意绵绵 。 希望在这部作品中 , 有宏观的视野 , 也有打动人心的细节 。 ”
采风过程中 , 罗小慈关注着故宫里来来往往的游客、故宫的“网红”文创产品、《故宫日历》《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近年来频频“出圈”的印刷品、纪录片、综艺节目等 。 “我们希望了解过去的紫禁城 , 也想展现现在的紫禁城 。 曾经只属于古代帝王的紫禁城 , 如今正亲切地向人民敞开怀抱 , 在这个时代跃动出新的乐章 。 她是全世界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