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疫情之下,顶尖科学盛会展现开放热度与“上海担当”
:原题为_文汇|疫情之下,顶尖科学盛会展现开放热度与“上海担当”。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圆满闭幕!
这三天 , 近140位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线上线下准时赴约
这三天 , “科学天团”的脑力激荡频上热搜
这三天 , 在浦江会客厅发生的星光璀璨的全球大联动 , 呈现给世界跨越时空的信心与祥和的力量
这几天 , 秋意正浓的上海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科学的味道” 。 三天来 , 近140位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线上线下准时赴约 , “云”端相聚于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 。 “最强大脑”们无惧疫情带来的阻隔、克服时差带来的不便 , 跨越时空开启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全球大联动 。
这是特殊之年的一场世界级科学盛会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人类正共同面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 人类“顶级大脑”的云端相聚被寄予厚望 。 通过网络直播 , 无论是关心科学的有识之士 , 还是前来“追星”的普通公众 , 都切身感受到了本届论坛的顶尖云集之“盛”、科学态度之“高”、前沿引领之“尖”、青年后浪之“势” 。
更重要的是 , 疫情之年 , 论坛的如期举行、热度不减的背后 , 向世界传递出的正是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致力青年成长的“上海担当” , 以及这座科创之城对于人类共同命运的由衷关切 。
“全世界从未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灾难 , 也没有见过如此大范围的国际合作 。 现在只有中国有这样的能力来举办这样一场科学盛会 。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主席罗杰·科恩伯格说 , 当控制疫情与经济社会重启之间的平衡对大多数国家而言成为一道难题时 , WLF的如期举行显得如此难能可贵——这离不开中国的科技同行 , 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 。
大咖云集 , “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做得非常出色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科技交流平台 。 过去72小时 , 70余场汇聚世界顶级头脑的“智慧甘霖” , 通过云端从黄浦江畔向全球传递、播撒 , 也为上海这座“科创东方之城”带来科学精神的深度滋养 。
尽管遭遇疫情阻隔 , 但今年参会的科学家人数不降反升:横跨四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座城市 , 近140位世界顶尖科学家、100余位世界优秀青年科学家与会 , 这首先展示出了中国在疫情防控上举世瞩目的成就 。 事实上 , 要让这支史上最强“科学天团”和众多其他参与者及青年人集聚一堂 , 这样的人员流动是一场巨大挑战 。
论坛开幕式上 , 经历48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14天严格隔离的科恩伯格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但中国会议的组织者成功做到了 , 并且做得非常出色 。 ”他表示 , 论坛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科学交流平台 , 对公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 并形成了许多良性互动 , “上海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决心和行动力 , 令人印象深刻”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论坛开幕式后的主题会议视频演讲中指出 ,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 , 非常需要一个平台来持续有力地聚集科学界的客观、理性声音 , “这能够为人类指明科学应对疫情的道路 , 帮助世界早日走出疫情的阴影” 。
三天来 , 来自顶级大脑的智慧火花 , 在网上掀起了一股关注科学的热潮 。 就在昨天 , “诺奖得主自称是中国科技产品的头号粉丝”“张文宏与诺奖科学家谈疫情”等话题在微博热搜上的阅读量均超千万 , 而开幕式当天“钟南山谈科学家成为偶像的目的”阅读量更是高达近3亿 。
开放合作 , 用理性之光穿透未来不确定性的迷雾
这是一场牵动全球科学共同体心跳的盛会 。 “科技 , 为了人类共同命运”是论坛的永恒主题 。 疫情带来的全球性挑战 , 更激起了身处人类文明灯塔顶端的科学家们 , 捍卫和守护人类命运的强烈责任 , 他们携起手来团结协作 , 用理性之光穿透未来不确定性的迷雾 。
- 情况|心脏很脆弱,这4种情况之下要谨防出问题,记得做好相应措施
- 疫情|青海 复产复销向好 消费市场回暖
- 债券指数|乐观情绪持续燃烧,国际机构布局“后疫情”机会
- 香港发生第四波新冠疫情 “港版方舱”或于25日重启
- 疫情|湖北新冠疫情专家李十月逝世,出差途中突发脑溢血
- 听说售楼部有人脸识别,精准识别可卖高价!无奈之下,他们带着头盔来了…
- 张文宏再“发声”:各地疫情防控非常到位,未来不能放松警惕
- 香港疫情强烈反弹,港府收紧社交距离措施:酒吧等不得进行现场表演及跳舞活动
- 湖北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专家李十月去世
- 疫情|中欧班列舱位摇号抢?火爆之后更需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