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上高端品 重庆摩托车产业抢占新“风口”,造大排量( 二 )


国产高端摩托车风头乍起 , 成为了这次展会上不折不扣的“明星” 。 排量大、做工精细 , 是这些国产高端摩托共同的特征 。
风口
大排量高端摩托为何受到追捧?
“一分钱一分货 , 排量、质量都上去了 , 价格也都上万了 , 肯定东西不一样了!”一位参加摩博会的市民一语道破 。
实际上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以“万元”为单位计价 , 正是摩托车品牌脱离通路车型 , 在品质上达到一定层次的象征 。
“摩托如今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 。 ”国内一家知名摩友会负责人汪祁龙说 , 有的摩友热爱休旅 , 有的喜欢运动或复古 。 “总之 , 摩托对我们而言 , 已经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 。 ”
上述话语 , 正透射出近年来摩托车市场消费取向的重大变化.
这一变化 , 在本届摩博会体现得淋漓尽致 。
头盔、服饰等配套产品展商王延飞 , 曾参加过多届摩博会 , 他表示 , 本届摩博会人气特别旺 ,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年轻群体的热情高涨 。
摩博会组会相关人士也表示 , 近年参加摩博会的人群中 , 30岁以下人群比例正逐年大幅增长 。
在配套产品选择上 , 这些年轻人看的都是潮牌 , 在摩托车的选择上 , 他们几乎都直奔运动、休旅车而去 , 对通路车型不屑一顾 。
透过近年的摩博会和市场 , 业内人士已看清了这一波风口:
随着汽车的普及 , 摩托车的代步功能日渐弱化 , 运动和休闲功能日益凸显 。
隆鑫通用一位负责人表示 , 近三年来 , 整个行业250cc及以上的大排量摩托车销量 , 在国内的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40%左右 。
去年 , 大排量摩托全国销量是24万台 , 今年即使在疫情影响下 , 1-8月增长率也达到61% 。
大排量高端摩托车 , 正在成为市场新宠 。 有人断言 , 未来数年之内 , 中国摩托车市场可能完成“工具车市场”向“玩具车市场”的彻底转型 。
这也意味着 , 摩托车行业规模化大生产的廉价时代将结束 。
正是测准了“风向” , 重庆摩托车产业才能摆脱过去的桎梏 , 努力作为 , 取得新的成果 。
经历
重庆 , 一度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摩托车之都 。
1979年 , 嘉陵厂制造出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CJ50 。 其后 , 重庆逐渐成为摩托产业重镇 , 各大品牌相继崛起 , 红极一时 。
2003年前后 , 重庆摩托车整车年产销量 , 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整车1000余万台 , 发动机(含通机)2000余万台、产值约1700亿元 , 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 。
那时 , 重庆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出口基地 , 占据国内市场40%以上的份额 。
然而 , 也正是在2003年 , 重庆摩托车产业急转直下 , 当年即出现全行业亏损 。
此后十余年 , 是重庆摩托产业最低迷的时期 。 2018年 , 重庆摩托车产量仅为389万辆 , 只有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
由盛转衰 , 原因何在?
在小排量、低门槛市场中沉浮不起、打价格战 , 市场乱、利润薄 。
随着越南等国际市场剧变 , 加上国内多地“禁摩” , 低端走量路线 , 最终无以为继 。
中国摩托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 , 从2012年开始 , 国内摩托车销量总体明显下滑 , 6年间 , 销量减少了34.15% 。
重庆汽摩交易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骏指出 , 近年来 , 受快递和外卖等行业影响 , 小排量踏板摩托车、电动两轮车产销量有所回升 。
但由于其依然门槛较低 , 市场竞争越发残酷 , 重庆摩企并未从中捞到额外好处 。
痛定思痛 , 重庆摩企纷纷苦练内功 , 终于迎来新一轮市场风潮 。
引导
捕捉到产业新动向的不是摩企 。
一家摩托车企业的负责人回忆 , 2019年伊始 , 市经信委等行业部门 , 紧锣密鼓地与企业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和座谈 。 行业组织的大小论坛交流活动更是不计其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