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酱可能吧|为何家会影响我一生?( 四 )
外化 , 就是“把情绪和不安向外释放 , 表现为问题行为 , 比如极度的焦躁不安、过度活跃、挑衅或者行为涣散;内化 , 则是“把痛苦指向内心……通常表现为抑郁、焦虑和恐惧 ,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情绪经常破坏儿童的人格发展 , 导致缺乏胜任感、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 , 有时甚至是补偿性的夸大或者自负 。 ”
文章图片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 ,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这些不幸的孩子在早期养育中遭遇了什么呢?研究发现 , 情绪问题外化的孩子父母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 比如:
很难与婴儿建立联结 。 因为这类父母倾向于把孩子当物体而不是有着情绪、意图和能力的人 , 因而很难理解孩子的情绪、身体状态、冲动和期待 。
和孩子共同玩耍有困难 。 他们常常过度控制、过度抑制或者是太忙 , 不相信玩耍的价值 。
倾向于把情感投射在孩子身上和否认自己的情绪 。 比如过度控制的父母会认为是孩子总是“操纵别人” 。
知行不能合一 。 比如刚说了孩子大了不能打了 , 过一会儿又打孩子 。
经常把自己的需要放在孩子的需要前面 。 因为他们常常误解了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 。
经常体罚孩子 。 体罚也许在短期内驯服了孩子 , 随着时间推移 , 却让孩子将痛苦内化 。
总体而言 , 问题外化孩子的家庭一般是过度控制或者控制不力 。 而问题内化孩子经历的是更复杂的家庭关系 , 比如案例中的诺兰有一个喜欢支配别人、神经紧张、挑剔的父亲 , 母亲前期温柔可亲 , 之后因再次怀孕变得易怒且打骂孩子;乌拉的父母婚姻不幸 , 搬过九次家后父母离异 , 母亲对其疏于照顾 , 共情不够 。
文章图片
我当学校老师的那几年 , 的确遇到一些问题内化或者外化的孩子 。 外化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 , 在三方的角力中变得更好或更糟 。
内化的孩子在校表现一般没有太大破坏性 , 因而也难引起家长和老师特别关注 , 但他们的内心实际上饱受煎熬 , 有的往往是到了青春期或之后 , 爆发出问题来 。 不论内化或者外化 , 或多或少都暗示我们孩子经历的早期养育环境给其带去了难以调和的痛苦 , 使得他成为了这个家庭的替罪羔羊 。
他们的内化或者外化都是向成人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 。
文章图片
未达到预期者
发展未达到预期的孩子 , 早期都有好的母亲照料的体验 , 但后续成长中的遭遇或多或少抑制了他们的发展 。
有的孩子仅仅是经历了偶然性事件 , 比如妹妹的诞生;有的经历了多次死亡事件 , 比如目睹他人自杀 , 知悉朋友因斗殴被人杀死;有的遭遇了父亲出轨 , 父亲的身体虐待;有的经历了父母间频繁的争吵;有的遭遇了身体疾病带来的多重痛苦 , 比如因风湿性关节炎受到同伴侮辱和欺凌……
文章图片
这些发展不如预期的孩子 , 大多是在成长中经历了逆境或创伤 。 创伤研究学者巴塞尔·范德考克认为创伤会在身心上留下痕迹 , 他在他的巨著《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中写道 , “表面上看来 , 经历过创伤的人都极力想要摆脱创伤 , 但事实是 , 那些曾经的创伤经历常将人困在过去 , 让人卡在他们极力想要逃避的地方” 。
当创伤发生了 , 人们需要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应对内心的复杂情绪 , 常常让他们难以活在当下 。 尤其是那些经历过两次及以上创伤的孩子 , 他们的发展所受的影响是巨大的 。 如果监护者能够看见孩子的痛苦 , 并为其提供及时的帮助(比如为孩子寻找适合的创伤治疗师) , 都将为孩子成长道路上带来莫大的福音 。
- 色彩心理学提醒你:孩子如果钟爱这种颜色,可能是“抑郁质”人格
- 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哪个更吃香?生活很现实,结果可能让你失望
- 立冬过后,这四种水果最好别给娃吃,易伤脾胃,还可能长不高
- 父母最讨厌的一种养老方式,表面享清福,实际日子可能越过越糟糕
- 当孩子说自己交不到朋友时,父母的回答,会影响他的一生
- 孩子身份证尾数的“X”是什么意思?可能不重要,但父母最好知道
- 孩子睡觉不踏实,对身体影响很大,父母应该早点知道
- 宝宝辅食要加“油”吗?超过这个年龄就要加,否则会影响智力发育
- 跟妈姓成为主流?这2个问题要有所准备,否则影响的是孩子
- 宝宝到这个月龄,就要戒掉纸尿裤了,否则可能有以下危害,犯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