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爸谈育儿|父母有机会让孩子变成“可爱的两岁”,“可怕的两岁”来得好
虽然经常和家长与孩子们打交道 , 但有一个问题 , 我也一直没有时间好好想明白 , 直到有一天 , 在讨论很多家长眼里的“可怕的两岁”时 , 突然惊觉一个重要的问题:
父母教养孩子的目标 , 到底是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建议你也稍微思考几秒钟 , 脑海里闪现出了什么呢?
文章图片
约翰.罗斯蒙德在《可怕的两岁》中提出 , 父母教养孩子的目标 , 是培养孩子的性格 。
培养的起点 , 就在于两岁 , 并且要帮助孩子完成角色的转变 。
在这里 , 就需要我们注意到 ,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 存在着“养育的三季” 。
文章图片
两岁以前 , 孩子像个“王” , 他获取了大量的关注与照顾 , 他的任何一个举动和哭闹 , 都能得到照顾他的父母和长辈的关照 , 此情此景 , 就像是“王”与仆人一般的关系 。
文章图片
因此 , 在孩子眼中 , 他的一切都来自于父母的照顾 , 同时 , 他也产生一种想法 , 我的一切都必须得到回应与照料 。
在这个从出生到两岁的时段里 , 罗斯蒙德称之为“服务季” , 特点就是以孩子为中心 , 夫妻关系变得次要 , 父母的角色重要于夫妻的角色 。
此时 , 站在孩子的感受来看 , 他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 因为父母都在围绕着他来转 。
文章图片
两岁到三岁时 , 孩子自我意识增强 , 并且开始会用各种逆反来回应父母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可怕的两岁” 。
在罗斯蒙德这里 , 他认为 , 这就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养育季 , 作为父母 , 我们需要从“服务季”过渡到“权威季” , 开始需要有意的树立父母的权威 , 并且反过来要让孩子来关注父母 , 而不是仍像原来那样 , 仍以孩子为中心 。
在这里 , 也往往是很多育儿理念争论的焦点 , 比如托马斯.戈登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就认为 , 只有以孩子为中心才是健康的家庭 , 只有这样 , 才能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与自尊心 。
文章图片
父母要尽可能与孩子互动 , 关注与经常性的鼓励 。
实际上 ,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信奉的观点 , 但后面罗斯蒙德指出来的部分 , 也让我陷入思考 。
他说 , 正是我们过度的关注了孩子 , 现在的妈妈 , 给予孩子的关注度 , 有可能超出了父辈们十倍 , 而且也受到很多类似托马斯.戈登这样育儿理念的影响 , 对孩子过度关注 , 放大其因为父母的态度所受的影响 , 因此反而导致了现在的孩子 , 缺乏独立性 , 也变得难以管教 。
文章图片
那么 , 母亲在这个阶段 , 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1、明显减少为孩子做事的数量 , 一次少做一件事 , 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
比如 , 两岁左右就开始做如厕训练 , 自己穿衣服 , 学会自己上床睡觉等等 , 把责任委托给孩子 , 而不是一切都还是由父母代劳 , 这样做一举两得:既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 , 又让自己变成“兼职母亲” , 是个不错的做法 。
2、心理上和情感上与孩子划出局限 , 不要过度接近自己
这一点又颠覆了很多妈妈熟知的育儿理念 , 我们总认为 , 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 是一定要及时的关注与沟通 , 充分发挥父母“安全港湾”的作用 。
- 看看学霸的“草稿纸”,懂得自律的孩子,人生就像开了挂
- 红薯和紫薯的好吃做法,外酥里糯,营养甜香,孩子爱吃的育儿美食
- “我不管,我就要”,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家长该进行束缚
- 父母最讨厌的一种养老方式,表面享清福,实际日子可能越过越糟糕
- 育儿专家坦言:凡是将来有所成就的孩子,其家长都有着这些特征
- 顶嘴|孩子顶嘴会使父母失去权威?别着急,其实好处也不少
- 当孩子说自己交不到朋友时,父母的回答,会影响他的一生
- 育儿心理学:了解“标签效应”,别无意中让孩子成为“笨小孩”
- 孩子过生日该过“阳历”还是“阴历”?父母别无所谓,有科学依据
- “毒包子”不知道害了多少娃?作为父母,别去涂“爱的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