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垂钓中长时间看不到鱼口,调整顺序应该是这样的,你做对了吗?


饵料|垂钓中长时间看不到鱼口,调整顺序应该是这样的,你做对了吗?
文章图片
饵料|垂钓中长时间看不到鱼口,调整顺序应该是这样的,你做对了吗?
文章图片
饵料|垂钓中长时间看不到鱼口,调整顺序应该是这样的,你做对了吗?
文章图片
饵料|垂钓中长时间看不到鱼口,调整顺序应该是这样的,你做对了吗?
文章图片
几乎所有钓友都遭遇过在垂钓中长时间看不到鱼吃口的情形 , 看到旁边钓友不断上鱼 , 而自己面对的是“定海神针” , 于是便乱了方寸 , 换竿、换线、换钓位;打窝 , 调漂、加小药……折腾个不停 , 让时光白白流失 , 最后渔获惨淡 。
在新手钓鱼时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 不知道先从哪下手寻找原因 。 其实 , 水里有鱼却看不到鱼的吃口时 , 寻找原因是有顺序的 , 做对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错了不仅白白浪费时间 , 还可能惊吓到窝点的鱼而导致散窝 , 得不偿失 。
一般来说 , 如果所垂钓的环境不是特殊的鱼情、水情 , 我们应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调整 , 或者说是来找原因 。
一、确定窝点是否有鱼首先要确定自己垂钓的窝点有没有鱼 , 这是一切垂钓活动能不能有渔获的先决条件 。 那么怎么判断窝点有没有鱼呢?留足发窝时间后我们可以在垂钓中仔细观察水面 , 凡有“打破\"水面常规平静状态的就是窝里有鱼了 。 比如平静的水面 , 突然有轻微的波纹 , 波浪;水变得混浊了;水面出现了许多的气泡 , 还不停地移动等现象 , 就可断定有鱼进窝 。
我在前段时间写过一篇《为什么没有鱼泡的钓点也能钓住鱼?答案在这里!》有兴趣的钓友可以查找参阅一下 。
如果水面平静如初 , 证明窝点里根本就没有鱼 , 没有鱼口也是当然的了 , 造成原因很可能是旁边有人的窝料优于自己 , 还有一种可能是所选择的钓位本身就不来鱼、不聚鱼 。 遇到这些情况就不要再费劲去找其他方面的原因了 , 换钓位是唯一选择 。 抓紧时间在优化自己窝料的基础上重打鼓、另开张 。
二、检查饵料是否对口如果判断窝点有鱼却没有吃口 , 我们首先要检查的是自己的饵料 , 饵料要优于窝料是我们在垂钓中要坚守的原则 。 另外 , 饵料有味型和状态两个要素 , 看看是在哪个方面出现了问题 。 这个可以依据我们以往的垂钓经验进行调整 , 比如我们可以加大或减轻味道的浓度 。 在状态上把饵料和得软一下 , 把控制雾化的状态粉如麦麸、雪花粉加得多一点 , 再就是把饵团搓的小一下 。
另外 , 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参阅周围上鱼的钓友 , 看看人家用的是什么味型的饵料 , 人家把饵料调整成什么样的状态 。 一般来说 , 比葫芦画瓢就能解决问题 。
三、检查调钓是否对路如果窝点有鱼又确信自己的饵料没有问题 , 就要调整一下自己的调钓 , 甚至重新进行调漂 。 通常情况下 , 很可能是因为自己钓的过钝而看不到鱼口;也可能是在开始调漂时没有找到真正的底 , 包括水底有酱层 , 饵料落入酱层导致鱼无法吃到饵料从而看不到鱼口等情况 。
有经验的钓友都会在垂钓过程中进行二次验漂 , 预防浮漂吃水使调钓达不到预期目的 。 另外 , 会根据时间的变化、天气变化、水情和鱼情变化适时调整调钓 , 避免出现因调钓不当而引起的看不到鱼口现象 。
四、检查线组是否得当最后应该检查的是垂钓所用的线组是否适合当下的水情和鱼情 , 比如气温低、鱼的活性差、目标鱼体型小、钓的是轻口鱼或滑口鱼、所垂钓水域的深浅等 , 对钓线的粗细都是有一定的要求 。 以至于钓友间流传粗子线会出现档口一说 , 我们不论正确是否 , 但越细的钓线传导引号越好、越灵敏却是确实不争的事实 。
再就是检查浮漂的吃铅量是否合适 。 一般来说 , 垂钓的水深和使用钓线的粗细来确定浮漂的吃铅量 。 当然也要把所垂钓目标鱼的大小考虑进去 , 在实际垂钓中因浮漂吃铅量选用不当而影响观漂的例子也不少见 。
最后就是检查钓钩 , 用多大的钩子钓多大的鱼 , 这个道理都懂得 。 大钩子自然要搓大面团 , 鱼吃不进去而导致看不到鱼吃口就很好理解了 。
最后总结:当旁边钓友不断上鱼而自己看不到鱼口时 , 不要再一味地去补窝子了 , 更不要没有目的地去瞎调整一番 。 按照上面列出的四步有目的地去进行检查和调整 , 相信问题会得到圆满解决 。 最后祝钓友们大鲫大鲤 , 渔获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