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播出5年,三次拿9.1分,这才叫“脱口秀”


窦文涛|播出5年,三次拿9.1分,这才叫“脱口秀”
文章图片
窦文涛|播出5年,三次拿9.1分,这才叫“脱口秀”
文章图片
窦文涛|播出5年,三次拿9.1分,这才叫“脱口秀”
文章图片
窦文涛|播出5年,三次拿9.1分,这才叫“脱口秀”
文章图片
窦文涛|播出5年,三次拿9.1分,这才叫“脱口秀”
1
现在内地的所谓脱口秀综艺《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 , 已经将脱口秀的门槛人为降低 。
为明星写好文案 , 靠着竞赛的赛制 , 甚至现场还播放观众笑声 , 强行将脱口秀变为“笑话阅读” 。
曾先森个人是不喜欢的 。 特别是《吐槽大会》在豆瓣上的分数 , 已经从第一季的7.6沦为今年的6.5 。
同类型的脱口秀大会 , 则彻底沦为念稿大赛 。 中国的脱口秀 , 并非这两个综艺出现后才出现的 。
我们就不说香港神级的黄子华 。 在《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之前 , 周立波有《一周立波秀》 , 现在貌似很火的李诞之前参加的有王自健主持的《今晚80后脱口秀》 。
目前只剩下《脱口秀大会》在火 。 但 , 请明星对着提词器讲那些所谓的“编剧”的段子 , 《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的进步空间已经基本没有了 。
一个任何人都能讲脱口秀的时代 , 显然拉低了脱口秀的门槛 。
脱口秀真的没有门槛吗?
今天 , 曾先森聊的是另一个形式的脱口秀 。 这个节目至今播出5年 , 竟然有三年拿到9.1分 。 那就是名嘴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 。
2
《圆桌派》每集45分钟全部脱稿 。
这个节目上有知识点的输出 , 有观点的交锋 , 有知识的碰撞 , 有思想的交流 。
今年是《圆桌派》播出的第5年 , 目前在豆瓣上的分数依旧是坚挺的9.1分 。
网友们的不吝赞美基本和曾先森认可的“好”处于同一个频率 。
比如说 , 主持人的好 。
窦文涛就是这个节目的魂魄 , 他从来不咄咄逼人 , 他的态度总是摆得很低 。 最大的特点 , 能让人愉快与他聊天 , 曾先森认为可能在于两点 。
一个是他善于自嘲 。
如果 , 他要表达不满或者一个不好的例子 , 永远拿自己举例 。
另一方面 , 常年的主持经验 , 让窦文涛能迅速将嘉宾的观点进一步简化 , 变成一句话 , 符合播出的看点 , 他语速不快 , 甚至有一点点故意口吃 , 但他的话题的深入程度 , 对知识点的描述以及和嘉宾的互动没有几十年功力 , 很难做到 。
窦文涛的好 , 简单讲 , 就是能将复杂甚至拗口的知识点输出 , 换成简单但谁都听得懂的口语表述 。
今年前4期节目 , 面对兵乓球奥运冠军邓亚萍 , 反叛执拗的喜剧演员陈佩斯 , 全中国最懂吃的陈晓卿 , 窦文涛四处接招 , 让曾先森相当敬佩 。
比如 , 邓亚萍这么讲自己 。 “心里一起急 , 你出手的时候 , 该不该那么重了 , 你就重了 。 ”
其实 , 就是其毛了 , 急了 , 甚至有点“掉书袋”的运用名词“目的性颤抖” 。
窦文涛迅速总结为“用心如镜” 。
四个字 , 尽显文化人的表达能力 。
面对陈晓卿讲美食 , 陈晓卿同样尝试在拔高修为 , 个人素质 。
对于品质的判断 , 是一种自我的审美过程 。 其实对观众的来说 , 也不难理解 , 对生活品质要求高的人 , 往往都要付出的更多 。 但这些抽象概念 , 如何让人感同身受呢?窦文涛迅速的用具体例子 , 三言两语概括 。 “你喝五百块钱的红酒的时候 , 你就失去了喝一百块红酒时候的乐趣”
与此同时 , 这个节目里的嘉宾基本都是自己的专长领域有建树的人 。 他们本身总能输出干货 。 譬如 , 演员陈佩斯讲喜剧 。
直接抛出这样的观点 , 现在大部分的喜剧和脱口秀 , 都是快餐式的 , 图个乐而已 , 很少能够引发观众思考 。
讲他对孩子的爱 , 讲小时候如何不让孩子考一百分 , “我们把所有的爱都变成了恨 , 恨他这个不行 , 恨他那个不行 , 恨他缺少这个恨他缺少那个 , 一定要把他塑造成什么什么“ , 就非常有代表性 。
【窦文涛|播出5年,三次拿9.1分,这才叫“脱口秀”】
在《圆桌派》这样的脱口秀里 , 曾先森得到不一样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