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强制关注”等自媒体乱象说“不”

:原题为_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强制关注”等自媒体乱象说“不”。
近日 , 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 , 对“强制关注”等热点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 进一步明确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的监管责任 。 专家表示 , 未来新规落地实施后 , 公众账号监管将更加严格 。
“强制关注”涉嫌侵权
停车费结算、公共场所用WiFi、餐厅点菜埋单……如今 , 各类公众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 然而在所谓“自愿”关注的背后 , 却暗藏强制、强迫的逻辑 。
“不关注就不能点餐 , 也不可以用餐厅提供的WiFi , 更不能使用优惠券 。 ”提起自己关注的各类公众号 , 从事销售工作的侯先生总有些“被迫”的无奈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时常要陪同客户光顾各类餐厅 , 然而不少商家近来都取消人工点单服务 , 要想点菜吃饭就得先关注公众号 。
在一次次扫码关注中 , 侯先生微信公众号订阅列表也变得越来越长 , 每天更是收到数百条“根本不会点开”的推送消息 。 “起初觉得关注也无所谓 , 但现在几乎每家都要求关注 , 总有一种被‘胁迫’的感觉 。 ”
“不商量”的强制关注公众号行为是否存在侵权?江西省消保委秘书长辜志明认为 , 在存在消费环节的前提下 , “强制公众号点菜”是一种“形式上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 , 此举不但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 还涉嫌侵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
明明有纸质菜单 , 为什么一定要关注公众号才可以点菜?有业内人士透露 , 商家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的首要目的是赚取用户流量 , 之后便是通过快速“涨粉”、高互动量等线上营销数据进行自我包装 , 再通过品牌炒作、吸收资金等方式将流量转化为线下收益 。
不仅如此 , 更有不法商家通过公众号套取用户微信头像、昵称、地区和性别等信息 , 并将其用于精准推送广告等以牟利 , 而诈骗、传销等违法行为也可能接踵而来 。
编造信息“利”字当头
在“强行求关注”之外 , 依靠断章取义、编造虚假信息来“搏眼球”“带节奏”的公众号是活跃在人们手机中的又一大“毒瘤” 。
随着各类社交媒体深入日常生活 , 自媒体公众号成为人们宅家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 然而诸多公众号蜂拥而至抢夺的热点舆情时常上演“超级大反转” , 闹出的笑话更是不胜枚举 。
今年5月 , 某自媒体公众号发文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草原污染多年无人问津” , 同时配发多组令人触目惊心的航拍视频和图片 , 然而经环保部门实际调查显示 , 相关视频图片是经过特殊处理伪造的 。
无独有偶 , 近期南京爆出某公司员工偷取外卖 , 本是因为自己外卖被盗而产生报复心理 , 最终却被一些公众号抓住“考研大学生”“家中三姐妹辍学”等细节大做文章 , 杜撰出“寒门大学生因饥饿偷外卖被刑拘”的荒唐情节 。
“‘脑补’、信息嫁接都是制造此类假消息的惯用伎俩 。 ”江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监控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 , 部分自媒体公众号以热点新闻事实为文章主干 , 然后掺入各种信息细节诱导读者“脑补” , 甚至加入伪造的视图资料予以佐证 , 虚实参半 , 让人难辨真假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翼青认为 , 自媒体公众号“造谣生非” ,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利”字当头 。 多数公众号编造假消息并不在意可信度 , 重要的是诱导用户点开链接 , 提升页面广告点击率以获取回扣 。 他希望相关部门能从自媒体公众号盈利模式入手 , 对其推行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 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
新规“升级”加强监管
为有效打击公众账号运营中存在的种种乱象 , 促进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 国家网信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展开修订 , 并于近日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