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河图史|清朝皇帝和大臣如何取暖,又如何预防火灾?,无暖气、无空调( 二 )


这种认识在当时看来是比较先进的 。 清代河北地区热河、宣化、保安、怀来、西宁、蔚州、万全、获鹿、灵寿、曲阳、沙河及磁州等州县都有煤炭出产 。
光河图史|清朝皇帝和大臣如何取暖,又如何预防火灾?,无暖气、无空调
文章图片
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今天的唐山、承德、张家口、邯郸和邢台等地 。 清代的煤炭开采主要采取传统的土法开采 , 技术层面与前代相较有所发展 。
河北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煤矿开采的过程中 , 积累了许多实用经验 , 逐渐学会了通过观测山脉的走势来判断煤层走向 , 这有助于寻找优质煤炭 。
清朝皇宫中为了煤炭的采购专门设置了营造司这个部门 。 外面运来的煤炭一般从东华门进来 , 交到内库进行保存以备冬季之用 。
光河图史|清朝皇帝和大臣如何取暖,又如何预防火灾?,无暖气、无空调
文章图片
然后由内务府的人员按照规定对各宫殿进行登记分发 。 在皇宫还设有专门烧火取暖的部门烧炕处 , 由首领太监带头专门负责各宫殿的烧火取暖工作 。
皇宫中的防火武器
清宫火灾的救火措施十分严密 , 在皇宫中设有专职的救火机构:火班 。
光河图史|清朝皇帝和大臣如何取暖,又如何预防火灾?,无暖气、无空调
文章图片
火班主要由宫中值班的内管领统辖、内务府总管等检查监督 , 其组成人员多为身强力壮的八旗官兵、步军校尉等 , 清每一朝时期的火班人数呈波动变化 , 但多在数百人左右 。
传统且占主要方式为''木桶汲水'' , 平日里皇宫各处都备有木桶 , 火灾发生时 , 救火人员以''木桶''等为容器 , 装取平日宫殿前水缸贮水或金水河水 , 向火灾发生地点浇水扑救 。
清朝时期除传统的''木桶''外 , 还有诸如水铳、钩镰、麻搭、梯子、火叉以及火钩之类 。
光河图史|清朝皇帝和大臣如何取暖,又如何预防火灾?,无暖气、无空调
文章图片
水铳于明末传入中国 , 在清朝得到了较大的普及和发展 , 也是清宫主要灭火工具 。 随着明末''西学东渐''的潮流 ,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随之传入中国 。
水铳射程和出水流量都要远远大于前朝的灭火器具 。 有一种稍大型水铳为杠杆式 , 主要由水箱和压梁组成 , 水箱为木、铜或铁制 , 使用时需数人将水箱迅速内注满水 。
水箱上方有水筒、活塞与水杆 , 两到四人在两端进行压水和抬水 , 抬水时 , 筒内真空产生大气压将水压入筒内 , 压水时 , 再由人力将水喷出水筒射向火场 。
光河图史|清朝皇帝和大臣如何取暖,又如何预防火灾?,无暖气、无空调
文章图片
外杠杆式水铳一种无轮 , 其上有横梁 , 需人力挑往火场 。 另一种无横梁但有轮 , 在轮车上 。
另一种便是水铳 , 体积较小些 , 形似水枪 , 实为能够上下伸缩的套筒 , 立于水中 , 提上套筒 , 水压使水吸入 , 再下压套筒 , 水注便喷射出来 。
无论哪种形式水铳 , 其操作一样 , 主要利用了气压原理 。
光河图史|清朝皇帝和大臣如何取暖,又如何预防火灾?,无暖气、无空调
文章图片
此外 , 麻搭也是皇宫救火器具之一 , 这种器具起源于宋朝 , 即长托顶端扎一束散麻 , 救火时 , 将散麻蘸吸泥水进行灭火 。 其次还有钩镰、梯子、火叉、火钩等 , 也都被广泛运用于救火之时 。
清朝的皇宫 , 占据着70多万平方米的紫禁城 , 建筑群就多达九百座 , 在这深宫中的妃嫔、宫女、太监、侍卫等上万人 。
【光河图史|清朝皇帝和大臣如何取暖,又如何预防火灾?,无暖气、无空调】皇宫中的取暖和防火在历朝历代都要重视对待 , 这些深宫中的人们的像冬天取暖这种日常生活对于很多人是神秘而神奇的存在 , 宫中还有很多值得去探索的东西等着慢慢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