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教育里孩子犯错是讲道理还是打他( 二 )
所以,孩子“犯错”了,如果大人引导正确,错误就会越来越少,并且孩子会越来越知道,面对错误,应该如何去做。
关注公众号:森巴育儿(ID:senbayuer),了解更多育儿资讯!
文章来自:乐乐爸(森巴育儿)
添加微信号:senbayuer1 为好友,森巴将邀请你进群一起聊聊育儿经和婚姻八卦
■网友的回复
这其实是个很简单但是很多人都会进入到误区。孩子犯错了,大人第一反应就是打他或者语言教育他,但其实打只会让孩子畏缩于暴力,长大后遇到问题会用暴力去处理。语言教育会让孩子畏缩于语言暴力,长大后遇到问题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处理。个人觉得,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是自然后果承担法。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破了饭碗,那么什么也别说,平静的让他自己尝试着去收拾碎片,擦干净地板,而且他还要承担打翻了食物,没有东西吃的后果。当然,如果孩子年龄还小,那么别指望他能将收拾的事情做的多么好,但是起码要让他尝试去做,最低限度要让他看着父母做。这样,以后孩子长大就会很平静的面对意外。他长大了做任何事情之前也会自己想想后果再去做。会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能力。
■网友的回复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让孩子更好的发展,我这里有一个跟西西经常用的办法你可以尝试一下:
第一步:和孩子讨论当时他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第二步:再说出我们家长的感受是什么?
第三步:和孩子一起就这个问题讨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四步:把所有相关的想法都记录下来,同时不要有任何额外的评论。
第五步:和孩子一起讨论哪个方案双方都能接受,然后就按照哪个方案执行。
最后再配套以落实行动的奖励、不落实行动的惩罚,帮助孩子强化正向行为、巩固效果,这样既能让孩子受到教育,又不会影响亲子关系,更不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有机会大家可以试试哈!
■网友的回复
我会打,但他上了小学之后我就不会再打他了。
为什么?因为7岁前后是理性萌生的重要时期,是皮亚杰的具体运算时期……
我儿现在5岁多,打也是在他发现“语言的力量”这个阶段出现的反应。
“污言秽语敏感期”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一个特别神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会突然发现,语言不再是只用于表达需求的途径,更是攻击别人的武器。
如果这个时期家长教育不好孩子,就扯皮吧,哼~~~没完没了。
孩子体会到语言攻击的力量,我总不能用同等火力对打吧,我一定要用强有力的武器镇压,那就是打。
嘿嘿,一般我儿子不会说特别严重的话,所以我一般也只是说“再不听话我就揍你了”吓唬他一下。他会说“妈妈,我不喜欢听你说这个话”,但也没有其他的过激行动。
但是吧,我对孩子犯错是有客观思考的——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我儿子昨天花了我手机里的钱了!两百!两百!!两百!!!
我拿过来手机一看,他用来充消消乐的金币了!金币!!金币!!!
我第一反应是,难道他知道我微信支付密码吗?
是的,他知道,是因为我教他怎么样给他姥姥发红包的!
他一下子就记得住我的微信支付密码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只是告诉我孩子下次不许再犯了。
以我儿子的尿性,他如果不认为自己做错了,就会跟我对抗;但这次没有,而只是用他那迷人的微笑看着我,主动抱着我脸亲——这是他主动认错的表示。
都主动认错了,我还揍个屁?
我也对他说:“下不为例,惩罚是没收他春节的所有红包。本来想六周岁送个储蓄罐的。”
嘿嘿!
所以,孩子犯错,家长第一时间要思考的是自己有没有给孩子犯错的漏洞,如果有,孩子的错也是大人的错;如果没有,不要轻易打,先吓唬再打。
人性之中,有种东西是试探——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好习惯。
多数人是不会在懂得大道理之后去轻易放弃对于危机的试探的。所以才需要他律进行规范和惩罚!
■网友的回复
可以用一种特别简单却极其有效的办法。
复盘。
简单来说,就是重演一次经过,在对比中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步骤很简单。
第一步,告诉孩子错在哪,为什么这是错误?
第二步,给孩子一次重新演习的机会。下次如果这样,你该怎么做会比较好。
第三步,让孩子成功一次。
第四步,给孩子一个新的定义。
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遵守和父母的约定的例子。
比如说最近疫情期间,六六会有一段自由时间下去和伙伴玩,但有一次答应了回来的时间,结果拖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
当然,我能理解,孩子嘛,天性好玩。理解很重要,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这会让你心平气和,也能更好地和孩子沟通。
第一步,告诉她错在哪,为什么这是错误?
我们和她强调的是:遵守约定,就是在建立彼此的信任感,如果一次不遵守两次不遵守,彼此的信任就会失去了,而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找回来了。
第二步,给她一次重新演习的机会。下次如果这样,你该怎么做会比较好。
下次去玩,我们就会说好,几点回,妈妈提前五分钟打电话,你差不多就可以开始收拾东西,和伙伴告别,准备回家了。
第三步,让她成功一次。
比如说在犯错误后,父母会更加细心地提醒她,争取下一次同样的场景再现时,孩子是能够成功地做到的。
孩子下去玩,我会提前几分钟给她打电话提醒她,这是一方面,那我也会用点心思,比如买个冰淇淋在家,那孩子就很有动力回来了。
这次,孩子成功地做到了,作为家长,就要夸,而且要夸的到位,要和孩子一起总结,这次是怎么成功的,是及时地收拾东西了,是哪个步骤做得好,理清楚。
第四步,给孩子一个新的定义。
孩子准时回家了,我们就会肯定她:你是一个遵守约定的孩子,你是一个能够及时回家的孩子。
现在孩子下去玩,有时都不需要我打电话她就回来了。因为她要保住自己的title——自己是个遵守约定的孩子。
而拿这次尖叫的例子来说,同样,我们也是如此处理。
先理解孩子,这是大前提。孩子没有掌握如何表达自己想法又不被拒绝的方法,所以只能尖叫了。在理解后,我们开始沟通。
首先,明确这是错误的方式。
说“我就要”是一种耍赖的行为,根本没有在和别人好好沟通。如果每个人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其次,重新演习。
如果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选择说出自己的理由,比如想多听一会故事,你可以将你的理由说出来,也许爸爸妈妈能接受你的观点。
同时,给她讲了一个如何双赢的故事。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法是让双方都觉得舒服,而不是其中一方输掉。比如和妈妈争论是不是马上吃饭,是不是继续听故事,重点是你能不能找到一个办法让双方都接受,如果妈妈输,妈妈会不高兴,如果你输,你也不高兴。
再次,让她成功一次。
这时候需要父母留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找机会让孩子说出理由,并及时认可孩子,让孩子体验用正确的方法会更好地实现沟通,从而更能达成自己的愿望。
到了第四步,给孩子一个新的定义。
如果孩子开始这样做了,我们就可以及时地对她进行肯定:你是一个能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孩子,你是一个能好好通过语言去沟通的孩子。
而这样的效果如何呢?
还是举个例子。
今天早上,六六稍微起晚了一点(最近都是她自己起床,我们不干预),还没有洗脸刷牙的她想要爸爸送她上幼儿园,可爸爸时间很紧张,直接拒绝了她。
这次,她没有尖叫,而是很淡定地说:爸爸,你给我你觉得可以的时间,如果我在你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一切事情,你就送我去幼儿园,如果我没完成,就让妈妈送。
爸爸觉得可行,就答应了她,并安排好了时间。
当然,结局是美满的,六六在规定时间里洗脸刷牙吃了早餐还学了英语,开开心心地跟爸爸走出了家门。
皆大欢喜。
我相信,六六以后还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还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但我完全不担心。
一来,犯错本来就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正常过程,在犯错的过程中,孩子能学会很多东西。
二来,我们已经知道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并能和孩子心平气和地去沟通,去讨论,也就是,我们建立了“犯错误机制”。
什么是犯错误机制呢?
首先,我们每次都会把孩子犯的错当成一个重新教会孩子这件事情该怎么做的机会,而不是惩罚孩子的机会。
其次,好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双赢。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能力解决问题。父母越来越放心,越来越相信孩子,亲子关系越来越好。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始终是肯定孩子,引领孩子走向对的路。
这种处理方式目前来看效果挺好的。
我们相处的越来越融洽,孩子越来越能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为犯错而厉声斥责,因为犯错而惩罚,在没有建立犯错误机制之前,也许我们会因为找不到方法而任由情绪泛滥,但在建立了这个机制后,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这次我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让孩子进步吗?
想起最近看到的一个消息,一个10岁的女孩,因为老师批改作文而跳楼,真是替这个孩子痛心,她本来还有美好的未来,本来还有无限可能。
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作为父母,我们不可以去神化老师,不可以把孩子成长的所有可能性都交付给老师。
老师一定知道如何处理一个孩子犯错的问题吗?老师的方法就一定正确吗?
如果没有踏实地学习过,没有不断地自我反思,没有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没有把站在我们面前的孩子当成一个正在成长需要我们指导的人,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都有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与其指望他人,不如从小为孩子建立“犯错误机制”。
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告诉孩子,犯错误并不是大问题,我们可以尝试着去思考,尝试着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这次错误,你可以更好地成长。
是的,我要的,不是一个从不犯错的孩子,不是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一个鲜活地,在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犯了错误,又知道通过思考去调整自己,找到更好路径,有思想,有进步的孩子。
孩子,你可以犯错误。
而我,会陪伴你成长。
这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大温柔,和最高智慧。
在这里,推荐一本书,《快乐儿童的七个习惯》,是超级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绘本版。我和六六讲的双赢思维就是这里面的其中一个小故事,既有图画,也有很多文字,很适合幼儿园中大班的孩子和小学生。
■网友的回复
小朋友在家经常做一些让我们大跌眼镜,甚至是大发雷霆的「实验」。比如把牛奶、色拉油和汽水混合在一起,或者拆下手机的零件,装在别的东西上。实际上,这是孩子探索世界,满足自己好奇心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他们并不是在故意和我们作对。
孩子的世界不像成年人的世界,有那么多规矩和禁忌。他们的安全和规则意识可以要在成长中慢慢培养。如果为此责骂孩子,他们很可能会因此害怕,拒绝新的尝试。当然,如果孩子的操作很危险,也要及时指出这种做法的潜在危害。
面对孩子的无心之失,家长该怎么做呢?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一、可以客观描述孩子的做法,询问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可以问孩子「宝贝,我看到你把牛奶和汽水混到了一起,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呀?」,孩子会把他的猜想告诉你,或者说出这样做的目的。可能他想做一款「超级饮料」。
二、针对孩子的回答,给孩子分析这样做是否可以达到他想要的目的。
比如,在前面这个「超级汽水」的例子里,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尝一尝,让他了解到「超级饮料」很难喝。接下来,家长可以改变配方,或增加其他工具,比如搅拌机,引导孩子做出一杯美味的奶昔。
三、可以以孩子的尝试为基础,进一步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一个问题。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网友的回复
台湾的某机构83、84及86年所收集之台湾大学学生共317名(男124人,女193人)为样本,让受试者填写负向言语开放式问卷,先请受试者圈选,是否听过27类不同的负向言语,再请受试者针对第一部份所勾选曾经听过的话语,进一步填答在5个发展阶段,是否听过此类话语,若听过则举一次印象最深刻的实例,在每一个实例中,受试者写下父母实际说过的负向话语、当时发生的情境、听到负向话语时的感觉、以及当时的反应。最后请受试者以五点量表评估听到负向话语当时的伤害程度。
- 中天北城项目规划的教育资源怎样
- 我报名了北京恩合教育 为啥签合同时候就是北京鹰视嘉言了?
- 一个外地孕妇乘坐交通工具进了北京之后,在交通工具上生产,孩子有北京户口吗
- 优秀的孩子早年接受的教育都有啥共同点
- 夫妻二人因为小事挣得面红耳赤各执一词,最后向已经年满二岁的孩子提出援助,如果你是孩子你会咋做
- 北京的较偏远区县(东西海三区之外)的中小学教育水平是咋样的
- 2020年9月底一个人去北京玩7天,咋玩,女孩子,要不要报团,一个人住酒店会不会不安全
- 北京库学教育靠谱么骗子
- 原来,女孩子长大了是没有家的…?这是属于毒鸡汤吗
- 35岁,为了陪孩子在北京上小学,辞掉周边小城国有银行的工作,老公在北京国企,高级工程师,这个决定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