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医生创新(关爱医务工作者②)( 二 )


有了资金支持 , 术后病人有一半都能回访 。 医院帮助团队成立了随访小组 , 由科室的护士及见习人员担任 , 随访效率大大提高 。 “我们的研究进度大大加快 。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郭为说 。 去年5月 , 团队的研究成果在神经外科领域权威期刊《神经介入外科期刊》发表 。
此外 , 人才使用也更加灵活 。 今年研究团队申请招聘一名统计学专业背景的研究员 。 8月 , 学统计学的蔡亚宁入职成为神经外科的实验员 , 进一步补强了研究短板 。
【人民日报客户端|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医生创新(关爱医务工作者②)】唐都医院政工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非常重视人才培养 , 每年有500万至700万元的科研资金支持 , 通过‘人才+项目’的机制让人才迅速成长 。 对于青年骨干 , 选配1至2名导师在科研、技术方面给予指导 , ‘量体裁衣’为各级各类人才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 ”
骨科副主任孙立:
借助人工智能
精准解决难题
前不久 , 一位70岁的老人因膝盖疼痛难忍 , 住进了贵州省人民医院 。 医生发现老人膝关节病变严重 , 保守治疗很难再奏效 , 要解除病痛必须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
“先要将病变部位切除后 , 再植入人工关节 , 假体尺寸合适与否 , 直接影响预后效果 。 ”手术由医院骨科副主任孙立主刀 , 按照以往的手术经验 , 他需要把患者受伤部位切开 , 在手术中反复测量比对 , 才能确定假体的型号 。
“手术前要准备各型号假体 , 如果预备的都不合适 , 就得临时通知仓库紧急调配 , 手术都要停下来等着 。 ”孙立告诉采访人员 ,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病情复杂等原因 , 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对医生的临床经验要求极高 , 即使医生技术再娴熟 , 也很难保证假体安装高度吻合 , 因此患者对这类手术的满意度往往偏低 。
这一次 , 孙立决定在全省开个先例 , 采用人工智能辅助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 他首先将患者术前的CT扫描数据导入一套人工智能软件系统 , 短短数分钟 , 计算机便自动生成一个完整的三维骨骼模型 , 关节哪部分需要截除 , 假体安装在哪个位置 , 具体尺寸数据等都一目了然 。
“系统自动生成的手术方案 , 达到了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水准 。 ”局部微调后 , 孙立当即就得出一套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 并将数据传给关节厂商进行精准备货 。 7月24日 , 孙立仅用30多分钟 , 就将假体稳稳地装进老人膝关节 , 截骨量和假体尺寸与术前计划完全一致 。 术后两天老人便顺利出院 , 检查显示下肢力线精准恢复、手术效果良好 。
事实上 , 去年孙立还成功实施了贵州首例“AI+3D成像”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 让被疼痛折磨6年之久的患者 , 当天就能下地活动 。 从2016年开始 , 孙立带领团队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临床实践 , 推进骨科手术向微创伤化、标准化和智能化转变 , 至今已让数百位患者得到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 。
孙立介绍 , 为促进数字化技术在骨科临床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应用 , 医院在资金上予以充分保障外 , 还在体制机制上“开绿灯” 。 由院领导牵头 , 与多所省内高校合作建立了两个联合实验室 , 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 。 此外 , 贵州省科技厅还将孙立的研究课题纳入重点攻关项目 , 支持医疗领域的数字创新和成果转化 。 他还参加编写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智能医学》 , 让初级医生学习到人工智能在医学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
责编:韩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