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东方快评丨企业信用修复滞后,何尝不是一种失信?

:原题为_东方网|东方快评丨企业信用修复滞后,何尝不是一种失信?。
谈好的生意 , 莫名其妙“黄”了;参加项目投标 , 没竞标就被“刷”了;向银行贷款 , 被无情拒绝……近年来 , 一些曾经的失信企业虽已进行了整改 , 却没有及时进行信用修复 , 仍戴着失信“帽子” , 企业后续经营行为处处受限 。 (10月26日澎湃新闻网)
企业经营 , 诚信在先 。 如果一家企业存在信誉上的污点 , 并被征信体系记录在案 , 那么 , 这将影响到企业的招标、贷款以及洽谈生意等等 。 信用规则面前 , 你非不讲信誉 , 经营被征信系统掣肘 , 这又怪得了谁呢?
不守规则 , 无视信誉 , 随意违规 , 被纳入征信体系 , 导致一些经营行为被限 , 这是对不诚信企业的惩戒 , 无可厚非 。 一个人 , 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同理 , 一家企业违约了 , 犯错了 , 大家也应当给与它改正的机会 。 如果他们按规定进行了纠错 , 修复了信誉 , 那么 , 征信体系也应及时对企业进行信誉修复 。
可是 , 现实并非如此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一些曾经的失信企业虽已进行了整改 , 也经过了规定的公示期 , 但企业信用体系并没有及时进行信用恢复 , 企业仍戴着失信的“帽子” , 导致了企业经营行为依然处处受限 。 遵守规定 , 改正了缺陷 , 修复了信誉 , 走完了信用修复的程序 , 但公示系统或征信系统不能及时修复 , 这对企业信用管理系统本身而言 , 也是一种失信 。
那么 , 为何会出现信用修复滞后的现象呢?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外 , 还于征信部门之间的流程不同、信息共享不足、公示系统不一致等原因有密切关系 。 信用无法及时修复 , 这对企业是一种伤害 , 影响到了他们的经营 , 也抬高了信用修复成本 , 脱离了国家建立企业征信体系的良善初衷 。
【东方网|东方快评丨企业信用修复滞后,何尝不是一种失信?】信用体系能督促企业诚信经营 , 约束企业在诚信轨道上守信 。 窃以为 , 信用修复滞后这个弊端 , 理应及时修复 , 保证纠错企业的合法权益 。 事实上 , 纠正这个弊端 , 也是对企业诚信系统自身的信誉修复 。 既然我们找到了“病根” , 就要开处方治疗——政府职能部门就应打通征信部门的信息壁垒 , 尽快解决信用修复条线多、公示系统不统一等障碍 , 提高一体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