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家汇网|中国古代人的养老:古人在养老方面花的心思可真的不少( 二 )
在唐代 , 唐律规定:父母在 , 不远游 , 不能存私房钱 , 否则要被治罪 。 这种养老的社会氛围 , 使得老人可以在儿女的全天候照料下 , 安享晚年 , 较好解决了“空巢”现象 。
甚至还有“精神养老”一说 。 所谓“色养” , 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 , 不能让老人不开心 。 唐初名相房玄龄可谓这方面的典型 , 他不但对生身父母恪守孝道 , 对继母 , 他也“以色养 , 恭谨过人” 。
文章图片
唐代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 。
此外 , 还规定了“补给侍丁”制度 。
其内容是 , 对80岁以上的老人 , 政府为他安排一个照料的人 , 90岁以上的安排两个人 , 百岁以上的安排5个人 。 政府安排的这些侍丁不用服徭役 , 好让他们专心奉养老人 。
文章图片
宋、明、清三代都规定免除老人子孙的赋税 。
到了清代 , 家庭养老的法律规定相当严苛 , 其中 , 如果老人因为养老无着而自杀 , 那么儿子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
对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老百姓来说 , 养老制度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 一家之内 , 晚辈负有不可推脱的养老义务 。
国家养老
国家养老是古代养老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 各个朝代国家养老的方式各有千秋 。
公元521年 , 中国有了历史上第一家由政府开办的“养老院”——南朝的梁武帝命令设立“独孤院” , 专门收养老人和孤儿 。 从此 , 中国的养老院开始制度化 。
到唐朝 , 这样的养老机构已被推广 。 武则天时代 , 唐朝还开设了主收贫、病、孤、疾者的“悲田养病院” 。 唐肃宗在长安和洛阳分别建了“普救病坊” , 用于照顾无人赡养的老人 。
但真正让“养老院”这种养老方式流行起来的是宋朝 。
文章图片
北宋初年即开设名为“福田院”的养老机构 , 后来又开设了“居养院” , 南宋则叫“养济院”等 , 将孤寡不能养活自己的老人登记备案 , 由国家赡养他们 。 虽然名字不同 , 但都是慈善性质的养老院 。
而且 , 在宋徽宗时期 , 老人的年龄标准是50岁 , 使养老的人群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 成为历史上老人的黄金时期 。
同时 , 民间养老院也普遍兴起 。 如洪迈《夷坚甲志》“刘厢使妻”条 , 在与南宋对峙的金国兴中府 , 有位叫刘厢使的汉族人 , 遣散家中奴婢 , 拿出全部财产兴建“孤老院” 。
明清时期 , 养老资金得到了各地中产阶层以上人家的大力捐赠 , 如施棺局 , 在清代 , 各类养老机构90%以上都是民办的 。
文章图片
到了明嘉靖年间 , 京城除了加大养济院的数量与规模 , 还定期轮派官员进行督查 , 看贫者和老者有无饭吃 , 有无制度上的弊端 。
嘉靖十一年 , 在北京地区 , 仅政府免费提供给老无所养等各类穷人的衣服 , 就花费275两银子 。 国家花钱 , 直接给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 , 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极为良好的养老风气 。
清代延续明代制度 , 继续开办“养济院”和“施棺局” 。 即便到了清末国家较为衰弱之际 , 对养老的支出也毫不吝啬 。 如光绪年间的某一年 , 仅广东一省的养济院 , 就花费白银近1.7万两 。
古代 , 国家除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 还通过授官赐爵、赏赐财物以确保老人安享晚年 。
文章图片
古代政府对养老的关注与投入 , 有一种近乎于天然的职责与自觉 。 而这种职责与自觉 , 无疑是与中国的孝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 , 而孝的核心就要敬老养老 。
- 孟子|历史本身,比小说更精彩
- 小天说历史|为何曹植会输?他输在哪些方面呢?,同样是曹家的他们
- 心儿谈历史|胡媚娘原装美貌,自己的母亲白娘子长得像她,在许仕林眼中
- 历史神秘事|诸葛亮北伐派他镇守街亭,张郃还能取胜吗?,如果张飞不死
- 芸慧育儿经|50条历史冷知识,每一条都颠覆你的认识,从秦始皇到慈禧太后
- 历史神秘事|而不像明朝一调军队就是几十万?,为什么清朝调兵最多几万
- 历史的小前沿|英勇一生为何被杀于麦城?,三国时期著名将军关羽
- 宁姐聊历史|杀五个鬼子陪一生,史上最美抗日女土匪:杀一个鬼子陪一晚
- 哲灵讲历史|发明了一种“春凳”,有什么特殊作用?,古人为了方便
- 百汇平历史|哪有吕布的地位,三国时期被儿子耽误的第一战将?如若早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