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安读书|五胡十六国的汉人谋士:从“座上宾”到“刀下客”的地位变化( 二 )


文章图片
要搞明白由卫操“座上宾” , 到崔浩“刀下客” , 汉人谋士地位变化的原因 , 其实还应该看明白崔浩之死的真正原因 。
简单去看崔浩之死 , 虽然明面上是因为“国史之狱” , 大致过程就是拓跋焘让崔浩编撰拓跋氏的国史 , 而崔浩自认受宠 , 便一根筋地“言无不尽”把拓跋氏历史上的黑料一起编进国史里面了 。
并且 , 还没有得到拓跋焘的同意 , 就将自己编撰的拓跋国史 , 刻在石碑上并在都城大街上展示出来 。 拓跋氏的贵族看到石碑上的秘闻和“黑料” , 便十分气愤 , 便都向拓跋焘去弹劾崔浩 。 最后拓跋焘一看崔浩这么肆无忌惮 , 便把他抓起来了 , 最后连同崔浩的清河崔氏 , 以及和崔浩有关系的范阳卢氏、河东柳氏等汉人世族全都诛杀了 。
虽然“妄改”国史是大罪 , 但后世史家其实认为这并不是崔浩真正的死因 , 其实在此之前 , 崔浩因为受到拓跋焘重视 , 便受到了其他鲜卑贵族势力的不满 。 但是崔浩这人 , 还十分恃才傲物 , 不仅没有收敛 , 还提拔汉人子弟 , 得罪了不少鲜卑贵族 。
亭安读书|五胡十六国的汉人谋士:从“座上宾”到“刀下客”的地位变化
文章图片
不仅如此 , 崔浩更是提出了“欲大整流品 , 明辨姓族”的建议 , 也就是用士族制度 , 来提升汉人世族的地位 , 因此更加得罪了鲜卑贵族 。 于是 , 在崔浩作出“国史”过错之时 , 便受到了诸多鲜卑贵族的弹劾 , 最终造就了他的惨剧 。 看当时数十卫士往其身上撒尿 , 就足以看出崔浩多么招鲜卑贵族恨了 。
而总体来看 , 鲜卑对于汉人谋士态度的前后变化 , 其实包含了胡族对待自身与汉人势力关系的变化 。
昔日卫操、张宾、王猛 , 辅佐胡族雄主 , 正是胡族初入中原之时 , 彼时的胡族雄主 , 仅靠自身的武力并不能应对所有的复杂形势 , 便任用熟悉中原情况的汉人谋士 , 去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 。 这时候的汉人谋士 , 其实是胡族雄主不得不去依托的“向导” 。
【亭安读书|五胡十六国的汉人谋士:从“座上宾”到“刀下客”的地位变化】而等到胡族雄主一旦稳定了形势 , 内部胡族贵胄酋帅势力 , 便想要瓜分胜利果实 。 但是 , 胡族雄主创下功业时 , 重用的汉人谋士势力 , 变成了胡人贵族瓜分利益的“绊脚石” 。
当然了 , 也不排除任用汉人谋士集团的胡族雄主“卸磨杀驴”的盘算 。 于是 , 昔日作为“向导”功臣的汉人谋士们 , 便受到了内部胡族势力的排挤甚至像崔浩那般丢掉性命 。
亭安读书|五胡十六国的汉人谋士:从“座上宾”到“刀下客”的地位变化
文章图片
纵观辅佐胡族的汉人谋士们
其实对于王猛、张宾之辈 , 后世也有或正面或负面的评价 , 但总体来看这些汉人谋士们 , 对于五胡十六国及后来的南北朝 , 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从大势上去看 , 大部分胡族还是无法轻易完成对北方的统御和治理 , 而熟读治国军事经略的北方汉人谋士们 , 便成为了与胡族力量“一拍即合”的合作关系 。 汉人谋士需要借助胡族雄主 , 来达到保存自身和实现抱负的目的 , 而胡族雄主也能够借助汉人谋臣实现霸业 。
昔日张宾年轻时有一腔抱负 , 但却屡仕不得志 , 便感叹“自己空有张良的谋略 , 但却没有遇到汉高祖” , 这难道不是当时文人想要施展抱负而不得意的真实写照吗?西晋末期 , 朝廷内外勾心斗角 , 士族贵戚把控官场 , 普通文人可能真的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 再加上乱世来临 , 像张宾这样想要如张良那般建功立业的文人 , 真的需要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
亭安读书|五胡十六国的汉人谋士:从“座上宾”到“刀下客”的地位变化
文章图片
于是 , 像卫操、张宾、王猛这样的才华横溢的文人 , 便在晋室无法提供机遇或者看透了西晋朝廷黑暗事实的情况下 , 毅然去辅佐胡族首领 。 永嘉之乱后 , 张宾便曾经说过:“我所看到的将帅当中 , 只有胡族将军石勒 , 可以跟他一起成就大事 。 ”忽略人各有志的空间 , 其实这就足以看出当时晋室朝廷内外的昏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