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捕鸟树“杀鸟为乐”,忘记传播种子,被进化带偏的物种有多可怕?( 二 )


腺果藤的花期为1-6月 , 结的果实呈棍棒形 。 这些果实最长可以达到14毫米 , 最短的果实也有4毫米 。 结果之后 , 腺果藤的果实上会分泌出一层厚厚的黏液 。
最初 , 这层黏液的作用是方便鸟类传播腺果藤的种子 。 腺果藤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大多生长在西印度群岛、美洲的中部和南部以及太平洋西南部的海岛之上 。
从表面上看 , 除了短短的粗刺外 , 腺果藤对栖息在它树干上的鸟类没有任何的威胁 。 但是这样看似温和无害的植物 , 却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 给了海鸟重重一击 , 以致无数飞鸟埋身腺果藤树下 。
腺果藤上出人意料的神秘武器 , 就是它结果之时 , 在果实上分泌出来的厚厚的一层黏液 。 海鸟栖息在树枝上时 , 在黏液的帮助下 , 果实就会悄无声息地粘在鸟类的羽毛上 。
随着鸟儿在树枝中穿行 , 黏在羽毛上的果实越来越多 , 最后因为负重过度 , 鸟儿无法飞行 , 只能停留在树枝上被活活饿死 , 或者跌落树干被摔死 。 因为很多海鸟葬身腺果藤树下 , 人们生动形象地把腺果藤称之为“捕鸟树” 。
捕鸟树是如何被进化带偏的?自然界中 , 植物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 , 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和途径才能把种子传播出去 , 进行后代繁衍 。 比如 , 蒲公英的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 。
风一吹 , 这些绒球就会带着蒲公英的种子吹到其他地方生根发芽 , 这就是风力传播植物种子的方式 。
豌豆的豆荚被太阳晒干变黄后 , 豆荚会自动向外迸裂开来 , 里面的种子也会被弹射出来 , 落到地上 , 这种传播方式称为自体传播 。
椰子成熟后 , 椰果会掉落到海里随着海水飘向远方 , 在其他的海岸上生长出新的椰树树苗 , 这就是水利传播 。 除了这三种传播方式外 , 部分植物还会借助动物把种子传播出去 , 比如苍耳、鬼针草、松树、板栗等 。
捕鸟树传播种子 , 主要采取的就是动物传播这种方式 。 在最开始的时候 , 海鸟在海面飞累了之后 , 会寻一处合适的捕鸟树树枝栖息休息 。
短暂的休憩之后 , 鸟儿带着捕鸟树的种子飞向海岸或者其他海岛 , 把捕鸟树的种子洒向远方 , 这本来是最理想的模式 , 也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循环关系 。
但是 , 捕鸟树大多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岛上 , 这些海岛的面积并不算大 , 环境恶劣 , 经常会出现狂风暴雨的情况 。 如果黏在海鸟上的种子不够牢固 , 很大可能会被海风吹入海中 。
届时最后这些种子在海水的浸泡下无法存活 。 为了把种子传播到远方 , 也为了侵占其他区域的生存空间 , 捕鸟树在进化的过程中 , 不断增强果实的黏性 。
最后果实粘在鸟类的羽毛上 , 不再会被风轻易吹落到海中 , 但同样的 , 鸟儿也不能再轻易把种子从自己身上脱落下来 。 捕鸟树利用果实的黏液捕捉昆虫 , 再利用这些昆虫吸引海鸟 。
又累又饿的海鸟停穿行在枝干中寻找喜欢的昆虫 , 却忽视了树木给它带来的威胁 , 当进食完成后才发现 , 过多的捕鸟树果实黏在羽毛上 , 无论怎么都无法挣扎下来 。
最后 , 海鸟因为负重过大走向死亡 , 而捕鸟树也因为海鸟死亡而无法把种子传播到其他地方 。 这就是自然中的物种被进化带偏的实例 , 在人类的眼中腺果藤已经变成了“杀鸟为乐”、忘记传播种子的可怕植物 。
捕鸟树最后的命运会怎样?因为捕鸟树的过度的进化 , 捕鸟树和海鸟的关系从最初的互惠互利变成后来的互相伤害——海鸟死亡 , 海鸟身上的种子也无法传播 。
如果这种恶性循环一直持续下去 , 那么捕鸟树最后会走向怎样的结局呢?第一种可能 , 由于携带种子的海鸟死亡 , 捕鸟树的种子没有办法传播到其他海岛或海岸上去 , 只能在母株捕鸟树生长的海岛上生根发芽 。
但是海岛的面积狭小 , 能够容纳的植被是有限的 , 所以新生的捕鸟树只能与母株捕鸟树竞争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 。 失去了种子传播的途径 , 就相当于失去了繁衍后代的能力 。
捕鸟树只能在小范围内存活 , 相互之间还要竞争资源 , 最后能够存活下来的捕鸟树数量会变得极少 , 稍微遇到点天灾人祸就会出现濒危 , 甚至是灭绝的可能 。
当然 , 如果捕鸟树的果实失去了黏性 , 同样也无法把种子传播出去 , 最后还是要走向灭绝的命运 。 于是 , 出现了第二种可能——捕鸟树改用其他的种子传播途径 。
为了把种子传播出去 , 捕鸟树的果实粘度继续增加 , 最后黏液可以把果实牢牢包裹住 , 不被海水侵蚀 。 在狂风的帮助中 , 捕鸟树果实被吹入海里 , 像椰果一样随着海水飘向远方 , 在其他地方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