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玉|妻子早逝,他怕继母对孩子不好,娶了妻子的侄女,后来却跳河自尽


罗振玉|妻子早逝,他怕继母对孩子不好,娶了妻子的侄女,后来却跳河自尽
文章图片
罗振玉|妻子早逝,他怕继母对孩子不好,娶了妻子的侄女,后来却跳河自尽
文章图片
引言

黄州不识春风面 , 哙伍漫山桃李枝 。 银烛夜深妆额褪 , 锦屏睡足鬓丝垂 。 半醒半醉凌晨酒 , 几雨几晴寒食时 。 莫怨家人多命薄 , 缘愁却入老坡诗 。 ——方岳《海棠》
王国维的出生地浙江海宁 , 就是钱塘潮的观景地 , 钱塘潮又称海宁潮 。 不知和壮观的江潮有没有关系 , 海宁出了很多文化名人 。 武侠小说天下第一的金庸、“挥一挥衣袖 , 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和王国维一样都是海宁人 。
海宁自古学风浓厚 , 王国维生在书香世家 。 父亲王乃誉虽然以开设洋杂货铺为业 , 但志趣却在学问上 , 对诗词、书画、篆刻、戏曲等都很有研究 , 在这些方面有多部著作 。 王国维自幼受父亲影响 , 耳濡目染也对国学情有独钟 。 1883年 , 王国维七岁时开始接受私塾教育 , 并由父亲指导广泛涉猎传统文化典籍 , 也接触到一些近代科学知识和维新思想 。 从王国维的启蒙背景来看 , 他精神世界是中国古典式的基础结构 。 1892年 , 未满16岁的王国维考取秀才 , 成了当时的海宁四才子之一 。
才子落榜娶老婆鸦片战争后 , 中国遭受外侮 , 许多中国知识分子鄙视当权的慈禧太后 , 对为朝廷效力的科举功名失去了兴趣 , 转而追求维新之路 。 王国维受这种思潮的影响 , 考上秀才后 , 就不再把精力放在八股模式的科举考试上 , 而是专攻国学 , 希望从中国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知识中 , 找到一个改变现状的方向 。 但为了不公然与父亲的期望发生冲突 , 他还是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 。 这两次他都未考中 , 其中一次还交了白卷 , 敷衍的态度十分明显 。
甲午中日战争后 , 中国的国运更加衰微 , 中国知识分子求变的愿望也更加强烈 , 代表强大实力西方文化越来越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 。 王国维这时也开始研究新学 , 并产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 。
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出国留学 , 而要他先成家立业 , 找到自己的生计 。 一贯孝顺的王国维只能遵从父命 , 娶了早已由父母为他定亲的莫氏 。 莫氏娘家经商 , 虽不算大户 , 但家境比王国维家优越 。 莫氏的父亲愿意把女儿嫁给王国维 , 是因为欣赏王国维的才气 。 这桩包办婚姻并没有让王国维和莫氏失望 , 结婚后两人发现都找到了意中人 , 夫妻的感情日渐加深 。
遇贵人留洋日本结了婚王国维的父亲不再反对他留学的想法 , 这时阻挡王国维留学的是家中的经济条件 。 王国维的父亲写的那些书都不能带来财富 , 还要耗费银子 , 家中的经济来源就靠那间杂货铺 , 这样的收入供不起王国维留学的费用 。 现实所逼 , 已经结婚的王国维只能先自谋职业 , 养家活口 , 在家乡当起了家庭教师 。
父亲了解王国维的志向和才华 , 不愿看他困在家乡抱负得不到施展 , 他对自己这个儿子始终寄予厚望 。 于是 , 1898年 , 他亲自送王国维到上海时务报馆做书记和校对 , 希望儿子能在上海闯荡出一番事业 。 此后不久 , 清朝官员出身的罗振玉在上海创办东文学社教授日文 , 王国维加入东文学社学习日文 , 继续寻找出国留学的机会 。 那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掀起了留学日本的热潮 , 希望能借鉴日本的经验让国家强大起来 。
在东文学社 , 王国维的才华很快得到了罗振玉的极大赏识 , 他不仅不收王国维的学费 , 还每月给王国维30元资助 , 比王国维在时务报12元的薪水多得多 。 等王国维的日语达到一定水平 , 1900年 , 罗振玉就出资送王国维去日本留学 , 达成了王国维长久以来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