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网|私自收集用户信息成重灾区,工信部再检测32万款主流App
近日 ,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 , 目前 , 已经完成了对国内主流应用商店32万款App的技术检测工作 , 督促1100多家企业进行整改 , 公开通报了246款未在期限内完成整改的App , 下架了34款拒不整改的App 。
其中 , 这些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所需整改问题分为八大类 , 包括: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不给权限不让用、账号注销难、私自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过度索取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频繁申请权限 。
私自收集个人信息成重灾区
【IT时代网|私自收集用户信息成重灾区,工信部再检测32万款主流App】据AI财经社统计 , 自2019年底 , 工信部共通报了5批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 。
其中 , 私自收集个人信息成为APP侵害用户权益的重灾区 , 在APP所涉问题中占据九成以上 。 其中不乏天涯社区、QQ阅读、新浪体育、搜狐新闻、一点资讯等耳熟能详的APP 。
实际上 , 很多人对于APP侵害用户隐私权益的具体行为不甚了解 。 而作为重灾区的“私自收集个人信息”则更是难以辨别 , 甚至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 。
如APP运行时 , 缺乏向用户明示且征求用户同意的环节 , 但出现了收集IMEI、设备MAC地址、软件安装列表、通讯录、短信等个人信息等情况 。 还有些APP运行时 , 虽然有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环节 , 但个人信息收集却发生在用户同意前 。 这些都属于私自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表现 。
此外 , “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也是侵害用户隐私权益的一种行为 。
这不仅包括APP过度收集用户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等 。 还包括在非服务所必需或无合理应用场景 , 超频次收集个人信息 , 如按照一定频次收集位置信息、IMEI或频繁读取通讯录、短信、图片等 。
此外 , 还有APP将收集身份证号、人脸、指纹等作为应用开启使用的前提条件 , 或通过积分、奖励等方式诱导用户 , 收集身份证号、人脸、指纹等个人信息 。
此前有不少用户曾反馈 , 时常感觉自己被“窃听” , 这也是手机被私自收集信息的一种表现 。
《IT时报》曾耗时3个多月模拟多个用户使用场景 , 并对安卓手机、苹果手机、苹果平板电脑上App进行多轮“窃听”情况测试 。
从结果来看 , 在一定时间段内 , 出现与用户交谈信息相关的推荐概率高达60%-70% 。 在测试iOS版的时候 , 尽管饿了么、美团等App的麦克风权限并没有打开 , 但同为一个生态下的天猫和微信麦克风权限已打开 , 这种情况下 , 前两者仍旧会出现所述“窃听”现象;而把天猫和微信的麦克风权限关掉之后 , 相关的情况则没有再出现 。
当时 , 美团和饿了么都做出了回应 , 美团表示这种行为并不存在 , 饿了么则表示是无端猜测 。
尽管如此 , 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窃听” , 还是引起了网民的频频吐槽 。
有网友表示 , “上午听广播说了孕妇和早教的话题 , 打开app就收到了’孕妇打底裤’推荐 , 我一男的你给我推荐这个干什么?”
还有网友表示 , “在中午的时候和同事的讨论了单反相机 , 然后十来分钟之后在同学群也发了个提到”单反“的微信 , 结果不到一小时 , 京东就给我发了单反的降价通知短信 。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京东窃听了我的麦克风 , 还是腾讯收集我信息后给了京东?”
文章图片
不给权限不让用 , 明目张胆对数据予以商业化
不仅如此 , 令用户叫苦不迭的“不给App权限不让用”问题 , 也在本次整治行列 。 通过整改后 , 和从前“悄悄的共享”用户信息不同的是 , 现在在注册使用App之前就会被提前告知 。
AI财经社通过测试包括招聘、网购和天气领域3款主流App软件发现 , 只有在同意《隐私政策》与《服务协议》后 , 才能继续注册使用这几款App 。 其中必须同意的隐私协议就包括 , App是如何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以及如何共享、转让、公开用户的个人信息等几个方面 。
- 百度网盘推出新功能“收集文件”,免费还好用
- App|存在个人信息收集使用问题,这35款App被点名
- 搭建私有Sentry日志收集系统并集成到springboot
- |他收集尿液欲提取黄金,却意外发现一种物质,不料改变了世界
- 央广网|闪送、聚美优品等被监管约谈,责令限期整改,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信息、强制授权
- 观海文化|小米实习生私自映射内网端口至公网服务器被入侵
- 美团|美团跑腿员接单送14台Ipone12,私自取消订单,抵押贱卖后租宝马买衣服
- 商人|他收集6.8吨尿液,想提取黄金,却偶然发现一样能改变世界的东西
- 亚洲播报一姐|汇给女子后身亡,银行表示不知情,陕西银行员工私自转走客户15万
- IT时代网|12 mini提前现身 看看它跟iPhone 12对比吧,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