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故事曲折、剧本紧凑、演技精良……悬疑剧的长夜已明( 二 )


“一家人一起追剧 , 猜剧情到底怎么发展 , 甚至还会有争论 , 特别有意思 。 ”今年32岁的姜女士是悬疑剧的爱好者 , 她很喜欢《沉默的真相》中“严良”这个角色 , “感觉非常睿智 , 力挽狂澜 。 ”
大部分悬疑剧都存在遗体、谋杀、搏斗等 , 这会让观众有安全感缺失 , 但剧中那些强大有力的正义主角 , 又会给观众带来安全感 。 “在安全感‘缺失-满足’的循环中 , 观众就沉浸在剧集中欲罢不能 。 ”倪竞说 。 事实上 , 在案情被剥丝抽茧的同时 , 伴以新的危险发生 , 正义主角挺身而出 , 已经是悬疑剧的既定套路 。 “真正的刑事侦破是枯燥的 , 讲证据链条的 , 不会有这么多戏剧化的情景 。 ”从事相关工作人士向采访人员坦言 。
正因符合观众心理需求 , 悬疑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陆续出现以来 , 一直受观众喜爱 , 也诞生过不少知名作品 , 例如1999年首播、由西安刑警本色出演的《1·21枪杀大案》 , 从2001年到2010年播出4部136集的《重案六组》等 。 但在此之后 , 悬疑剧出现过一段低迷时期 。
随着网络连续剧兴起 , 悬疑剧的再度崛起成为必然 。 在孙佳山看来 , 在多年之前悬疑剧曾在电视屏幕上较少出现 , 是因为缺乏好的剧本 , 而好的剧本 , 需要的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 基于现实的共鸣 。
“比如《隐秘的角落》 , 里面涉及原生家庭问题、离异家庭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 , 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 , 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 ”孙佳山说 。
姜女士喜欢和公司里其他追剧的年轻妈妈去讨论 , “我们都在思考 , 如果自己的孩子遇到同类问题 , 该怎么办?”
在倪竞看来 , 这样的讨论与分享也是悬疑剧火热的幕后推手 。 “归属与爱的需要 , 指的是我们和其他人产生联结、融入团体的需要 。 这种需要的满足不在于剧集本身 , 而是剧集之外的受众团体:随着观看和讨论人数增多 , 就会有更多人被吸引进来 , 加入粉丝这一群体 , 从而借此和家人、朋友、同事 , 甚至网上的陌生人进行互动、产生联结 , 一传十、十传百 。 ”当观众不仅讨论悬疑剧的剧情 , 也在讨论其背后的社会现象时 , 这样的分享更会扩大悬疑剧的影响力 。
不靠明星、不靠特效、不靠IP , 悬疑剧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剧本 , 但是好剧本的创作并不容易 , 特别是既能引起观众的现实共鸣 , 又符合相关法律和逻辑推理常识的剧本 。
有业内人士向采访人员表示 , 国内悬疑剧故事情节设定 , 不可能完全照搬欧美或者日韩同行 。 这就使得剧本创作过程中 , 不能简单借鉴外国的模式 。 “一方面 , 不存在私家侦探介入刑事案件的可能 , 如果要拍侦探情节只能寻找架空时间和地点;另一方面 , 不同国家法律体系不同 , 对刑事案件的处理流程是有区别的;还有一点 , 法网恢恢、惩恶扬善是必然结局 , 不可能出现外国电视剧中 , 凶手钻法律空子或者巧舌如簧逃脱制裁的可能 。 ”
【工人日报|故事曲折、剧本紧凑、演技精良……悬疑剧的长夜已明】不论是小说还是剧集 , 《沉默的真相》都迎来了天亮的大结局 , 天亮靠的不是某一个大侦探或者超级英雄 , 而是靠法治的力量 , 靠公平公正 , 这让悬疑剧的热映有了更深意义 。 (采访人员 赵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