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好声音》的悲哀:这个时代,不再需要“好声音”( 二 )


当时的导师之一的庾澄庆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管谁走到最后已不重要 , 真正的赢家是音乐 。 ”
可谁成想多年后的今天 , 这句话竟成了打脸“好声音”的最强佐证 。
从第三季开始 , 好声音的影响力渐渐力不从心 , 一季不如一季已成既定事实 , 那个几乎成为每年夏天里大家讨论的中心的好声音 , 逐渐脱离了大家的讨论话题 。
自从《中国好声音》短暂更名为《中国新歌声》后 , 收视和口碑并没有好转 。
如果说从前的好声音的选手 , 几乎每个都具备夺冠的实力 , 那么后来在提及其中的学员时 , 大家的反应似乎出奇地一致:“谁?不认识!”
昔日的音综王者终究是敌不过“综N代”的魔咒 , “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早已不适合瞬息万变的内娱音综选秀市场 。
或许也意识到如若不变 , “好声音”注定要走向“下台”的结果 。
于是 , 好声音开始在方方面面着手创新 。 先是在导师身上下足了功夫 , 试图靠情怀取胜 。
2015年 , 好声音请来了代表着一代人青春的周杰伦和陈奕迅 。
2018年 , 周杰伦、谢霆锋双雄坐镇的同时 , “音乐诗人”李健的加入 , 给好声音增加了乐趣;
《中国好声音2019》邀请了王力宏、李荣浩 , 导师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
而当时的观众们也的确很吃这一挂 , 可是从结果来看 , 这毕竟是音乐节目而并非脱口秀 , 导师们的侃侃而谈 , 几乎颠覆了学员的演唱才是重点的这一设定 。
“喧宾夺主”的做法让评委成了最大看点 , 选手们反倒像是陪衬 , 很少有人去关心学员唱了什么 , 节目依旧不温不火地开始与结束 。
而后 , 又增加了“大篷车”式的盲选试音形式 , 就连现场评委的座椅都变成了“俯冲而下” 。
【原创|《中国好声音》的悲哀:这个时代,不再需要“好声音”】
只是 , “好声音”的核心毕竟还是选手的声音 , 奈何随着一季接着一季节目的播出 , 大家渐渐发现 , “有节目 , 无选手”成了好声音没落的根本原因 。
作为好声音第一季的导师 , 杨坤曾直言:“再也没有好声音了 , 好声音也没戏了 。 ”
就连部分观众也直言:“以前即使不看节目 , 对于导师、选手、歌曲都还有所闻 , 现在真的是一点声音都没有了 。 ”
学员质量断崖式下滑成了大家的共识 , 拿得出手的歌曲更是寥寥无几 , 哪怕是冠军 , 都让人觉得有些寡淡无味 。
好声音第四季的冠军张磊曾凭借一首翻唱的《南山南》 , 成了那个夏天最温暖和治愈人心的声音 , 可是比赛结束后他几乎成了查无此人的存在 。
作为改版后第一季“新歌声”的冠军蒋敦豪 , 如今成了大家口中的“回锅肉” , 几乎各种选秀综艺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 甚至还去参加了男团选秀 。
可结果呢?依然是难以出圈 。
而谈及新歌手第二季的冠军扎西平措 , 虽然实力算是当时众多选手中非常强的一位 , 加上少数民族特色 , 还是获得了一定的关注 。
可这种“强”也仅仅是相对而言 , 和前几季的一些人气学员相比的话 , 就会显得他很普通 , 沦落为那种“活不过三集”的学员 。
当然也不能一言以蔽之 , 纵观所有的选手中 , 不乏有实力、有唱功的选手 , 比如第二季新歌声中曾被视为夺冠热门的叶炫清 , 一首《从前慢》让她脱颖而出 , 感情饱满唱哭了刘欢 。
可是后劲不足 , 再登场时已毫无惊艳之感 , 第三轮时直接被淘汰 。 因为无论她的唱功有多好 , 一开口就会被贴上“小张碧晨”的标签 。
可是这个娱乐圈里 , 有一个张碧晨就够了 , 歌坛不需要那么多相似的声音 。
有些观众认为 , 好声音无法再为乐坛输送新鲜血液 , 是因为这几年音乐行业的不景气 。 但实际上 , 好声音的落寞归根结底是“节目质量越来越差 , 真的难以吸引观众” 。
而这种越来越差的局面也道出了好声音无可更改的短板:造星能力不足 。 那些曾被认为独特的声音 , 无一不是随着比赛结束再次泯然于众人 。
既没有出彩的选手 , 也没有出圈的歌曲 , 好声音陷入瓶颈的时间显而易见的越来越短 , 直到成为事实 。
选手枯竭 , 观众审美疲劳 , 万年不变的节目赛制也逐渐失去了新鲜感 , 节目包装的老化以及将焦点转移到导师身上 , 都让好声音难以前行 。
作为一档音综选秀 , 是需要大量的选手来支撑起节目的进行 。 然而随着节目一年又一年的制作 , 选手也被淘了一波又一波 , 可供挖掘的优质选手也随之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