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期盼:中国这项技术,就连诺贝尔奖,都不足以彰显它的伟大( 二 )


网友留:1:表达了对人造粮食安全性的担忧 , 这是理性的提问
网友留言2:认为人工合成粮食不遵守能量守恒 , 这属于典型的门外汉
网友留言3:拿水变油来类比人工合成粮食 , 这明显就是不相信
网友留言4:对于技术0到1和1到100的突破难度明显没有认识
网友留言5:不知所云
网友留言6:被美国人吓得跪了
网友留言7:水在外星球也是常见的存在 , 例如火星、木卫二等
既然有些人不相信咱中国人可以把气态的二氧化碳变为粮食 , 那么我就讲一讲当年德国科学家是如何把同样为气态的氮气 , 转变为号称“粮食加速器”的硫铵氮肥的 , 看完这个故事 , 相信那些对创新技术持怀疑态度的人 , 就会发现自己曾经的观点是多么的幼稚 。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 早在公元前3世纪 , 孟子就曾经有过“百亩之粪”的说法 , 意思是说不仅要有百亩之田 , 更重要的要有百亩之粪来增强土地的肥力 , 可见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农家肥的重要性 , 甚至为此演变出了一种特殊的职业:掏粪工 , 古时候叫“倾脚头” , 古时候的人家是不能随便自己掏粪处理的 , 必须得花钱雇掏粪行业协会指定的人来定期清掏 , 掏出来的粪经过特殊处理后还能高价卖给农民 , 是一门两头赚得好买卖 , 甚至还诞生了很多的“粪霸” , 直到新中国刚成立那会还有枪决“粪霸”的行动呢 。
不过农家肥的肥力比较弱 , 对于促进植物生长的效果有限 , 古时候人比较少 , 还能凑合凑合 , 但到了近现代 , 地球村人口大爆炸 , 再靠着人工产粪肥就有点不够瞧了 , 所以人们就开始研究为啥粪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的原因 , 研究来研究去就发现了 , 原来植物喜欢的不是粪 , 而是粪便里面的元素 , 主要是氮磷钾 , 这时候人们就开始思考了:要是能合成一种含有氮磷钾元素的化肥 , 不就可以代替粪肥了吗?
说干就干 , 在人们还没有发明出化肥之前 , 英国人就把鱼骨磨成粉来当做化肥 , 我国也曾经把由豆饼、棉籽饼、芽籽饼等制成的肥料运销到国外 , 智利则是靠山吃山 , 直接把硝石作为肥料运销世界各地 , 生意一度还比较兴隆 。
虽然各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但这一时期的肥料总体上的肥力还是很低 , 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 ,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了著名的“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 这两个学说为现代化工业生产化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 慢慢的磷肥和钾肥被广泛应用 , 而氮肥 , 则由于其原材料氮气极强的化学稳定性 , 而始终无法被人类大规模合成 。
熟悉化学的小伙伴们对于氮气肯定不陌生 , 这玩意儿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高达78% , 可以说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 但是它的化学稳定性太强 , 是有名的惰性气体 , 要想把氮气转变为氨盐 , 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 , 简直难于登天 , 人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均以失败而告终 , 甚至一度认为把氮气大规模转变为铵盐是行不通的 , 就像在中国发明人工合成淀粉技术之前 , 人们也普遍不相信气态二氧化碳能制粮食一样 。
不过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 , 他们不断地尝试各种温度、压力、催化剂条件下的合成试验 , 终于在1898年 , 德国科学家发现将氮气通过高热的碳化钙 , 可以制成氰氨化钙 , 就此实现了气态氮到固态化合氮肥领域从0到1的突破 , 这就是氮肥发展历史上著名的氰氨法 , 并于1905年建立了世界第一座氰氨制造厂 , 从此人工合成的化合态氮肥就开始在市场上销售 , 但这种化学氮肥 , 成本仍然较高 , 直到德国化学家弗利茨·哈贝尔发明了工业合成氨法 , 并于1913年在德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合成氨厂 , 从此商品氮肥才开始大量生产与使用 。
虽然氮肥的出现 ,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获得粮食的根本方式 , 但是这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同样是一个重磅的成就 , 因此氮肥技术也被人们称为“从空气中获取面包”的技术 , 不过它是一种间接方式 , 而我国这次公开的直接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术 , 则是真正的从空气中获取面包 , 看到这里 , 你还认为我们的这个技术是天方夜谭吗?你还认为我们中国人真的就无法走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吗?
同样是粮食领域 , 我们可爱可敬的袁隆平院士 , 依靠全球先进的杂交水稻技术让全中国十四亿人吃上了饱饭 , 而在不远的将来 , 我们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 , 就要彻底消灭全球饥饿问题 , 养活60亿人口 , 这足以说明中国的科研能力绝对不容任何国家忽视 , 以前是 , 现在是 , 未来也是 , 代代相传薪火不息 , 有了这种精神 , 我相信 , 中国的科研实力全面超越美国 , 绝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