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说历史|邱清泉没敢执行,国军降将供认:淮海战前蒋介石下令炸黄河阻共军

淮海战役结束后 , 我华野将大批俘虏的国军高级军官 , 送至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进行集中短训 , 边学习改造 , 边收集了解国军方面的情况 。
这些国军降将向我方透露战前及战后各种情况时 , 一个叫李汉萍的国军少将的一席话 , 引起我方的注意 。 据他称 , 蒋介石在发动徐蚌会战(我方称之为淮海战役)前 , 曾丧心病狂地下过炸开黄河大堤的命令 , 目的是阻止山东共军向徐州一线集结 。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宝说历史|邱清泉没敢执行,国军降将供认:淮海战前蒋介石下令炸黄河阻共军
文章图片
一、邱清泉动作迟缓惹怒高层
1948年7月 , 豫东战役我军歼灭国民党军9万余人后 , 华东野战军逐渐向鲁西南一带集结 , 东西两大兵团重新合二为一 , 并于9月胜利攻克济南 , 全歼王耀武部十余万人 。
至当年9月底 , 华野主力不断向东、南运动 , 按照粟裕的设想 , 兵出徐蚌一线之东 , 将战线引入江淮之间 , 迫使国军主力收缩于江淮 , 减轻中原战场压力的同时 , 也可进一步扩大我解放区 。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粟裕“小淮海”之议 。 意即打有限规模的外线战役 , 而非与国军主力在徐州决战 。
到了11月初 , 粟裕根据形势的变化 , 向中央建议在徐蚌一线抑留国民党军主力于江北 , 并争取在江北歼灭之 , 将淮海战役打成主力决战 。 这即是“大淮海”战役的设想 , 后来中央同意 , 淮海战役拉开决战序幕 。 中野主力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下也接连攻克郑州、许昌 , 向徐州一线运动 。
针对华野及中野的集结 , 国军方面也有所察觉 。
蒋介石起初决定不在徐州决战 , 将徐州一带的主力撤至淮河沿岸的蚌埠 。 但稍后又自改其计 , 意图在徐州与共军决战 , 并适当放弃徐州外围地盘 。
原驻徐州以西的第二兵团 , 按照蒋之命令 , 向东靠拢徐州 。
大宝说历史|邱清泉没敢执行,国军降将供认:淮海战前蒋介石下令炸黄河阻共军
文章图片
第二兵团司令官就是国军名将邱清泉 , 该兵团骨干就是原属邱清泉统率的第五军 , 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
曾几何时 , 邱清泉在与华野作战时 , 素来不惧不躲 , 敢于冲在前面打硬仗 。 但豫东、沙土集、济南、兖州一系列战役打下来 , 华野越打越强 , 无论指挥水平还是部队状态 , 都远远强于国军 。
华东战场上较弱的国军部队 , 基本都吃过亏 , 要么被歼要么打残 。 粟裕的目标也逐渐转向华东实力最强的国军二兵团、七兵团(黄百韬部) , 邱清泉此时已经丧失了和华野硬刚的胆气 。 他在组织部队宣誓时 , 甚至连土匪堵咒发誓的一套都用上了 , 让士兵说什么 , “如果逃跑、投降 , 则男盗女娼、红炮子穿心” , 许多军官都感到有损国家、军队的体面 , 非但没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 反而使官兵更感精神涣散 。
邱清泉辖下各部的动作也不迅速 , 该兵团中精锐第五军下属四十六师 , 在黄口附近与华野一部遭遇 , 该师还没怎么接战便一触即溃 , 全无招架之功 。 邱清泉气急败坏地令第五军军长熊笑三亲自指挥部队反击 , 否则军法从事 。
对于邱部的迟缓与软弱 , 徐州剿总虽然不满意 , 但对这个脾气暴躁的邱疯子也无可奈何 , 只好将情况上报国防部 。 蒋介石当时正被东北大败气的头昏脑胀 , 闻讯急的大骂邱清泉误国 。 但华野大兵压境之际 , 蒋介石也不敢临阵换将 。
二、国军将领不愿炸黄河
素来喜欢微操的蒋介石 , 对着华东地区地形图一顿研究 , 突然产生了一个天才般的想法:以河代兵!
早在1938年时 , 国民党当局为阻止日寇向河南进攻 , 扒开了郑州花园口大堤 , 一定程度上达到阻滞日军进军河南、湖北的目的 , 然而豫、鲁两省千里罹灾 , 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家园惨遭浩劫 , 淹死饿死病死无数 。 此事还间接引发了更为惨烈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 。
黄河下游自河南入山东 , 正流经鲁西南华野主力集结、运动区域 , 蒋介石丧心病狂地提出 , 扒开董口黄河大堤 , 阻滞鲁西华野兵力向东南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