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三秋|南宋为何不用骡子军?,怪圈:“混血儿”骡子让马骑兵闻风丧胆( 二 )


在失去了地势条件之后 , 骡子在战场上的优势几乎消失殆尽 , 不仅如此 , 骡子继承于驴的倔脾气很有可能会导致它在战场上不能及时听从将士指挥 , 这种状况一旦出现 , 轻则大败 , 重则尽被灭 , 而这种风险是当时已经处于强弩之末的南宋所不能承担的 。
顾三秋|南宋为何不用骡子军?,怪圈:“混血儿”骡子让马骑兵闻风丧胆
文章图片
2.南宋年间十次大型瘟疫
南宋年间 , 朝廷为了战马几乎是耗尽了心血 。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 当时领地被金悍夺取三分之一 , 被迫南迁的南宋政权 , 在刚成立不久就遭遇了一次巨大的马疫 。
《宋史·卷六十二》有云:“绍兴五年 , 广西市马 , 全纲疫死 。 ”
北宋时期 , 战马来源主要是陕西的秦马和四川的川马 , 然而对于迁都到南京的南宋 , 秦马的来源首先就被斩断 , 而川马来源一是不稳定而是路途遥远 , 难以运输 , 是以 , 广西的广马就被当做重中之重了 , 然而紧接着就发生了广马全部得疫病死去的事 , 往后的一百多年里 , 先后又发生了十多次大型马疫 , 这些马疫对于原本就凋败的南宋来说 , 无疑是雪上加霜 。
三:为何南宋末年不以骡子军补充骑兵?
1.骡子所擅与战地实际不和
《本草纲目》有云:“骡大于驴而健于马 , 其力在腰 。 ……骡性顽劣 。 ”这里说了骡子的性情很顽劣 。 骡子的性情随了他爸爸驴 , 虽然不会轻易发怒尥蹶子 , 但是很容易陷到自己的小情绪里 , 就是不走 , 这种情况要是在运送粮草的时候发生没问题 , 但要是在决胜于分秒之间的战场上发生就会出大问题 。
对于南宋与金的主战场——淮河—大散关一线来说 , 主要地貌为平原 , 骡子在平原上的作战能力明显逊于马 , 无论是瞬间爆发力还是机动作战力 , 战马都要数倍优于骡 。 金人骁勇善战 , 又因占据北方广阔草原 , 因此战马数量充足 。
顾三秋|南宋为何不用骡子军?,怪圈:“混血儿”骡子让马骑兵闻风丧胆
文章图片
可以想象 , 作战时 , 金人均骑健壮马匹而我方则是大量骡子军 , 一旦开战 , 黄沙漫天旌旗遍地血流成河 , 训练有素的战马会踏过尸首随主人四处征战 , 而骡子则会受惊四处奔散 , 我方必败无疑 。
2.谨遵先人遗教 。
虽然历史上常有骡子军立下赫赫战功 , 但那多是依托复杂地形灵巧作战所得 。 北宋《武经总要》就有写到:“军队每火置驴一头 , 如当队不足 , 均抽比队、比营 , 其杂畜非紧急 , 士兵不得辄骑 。 ”这里就已经把骡子归为杂畜一类了 , 如果不是紧急情况 , 士兵是不被允许骑骡子这类杂畜的 。
骡子自古以来都是负责驮宰各类货物的 , 因为它消化能力强 , 承重能力优秀 , 在唐朝时还出现了“骡纲” , 即被商人组成队伍 , 负责运送货物的骡群 。 《阅微草堂笔记》有云:“有数商 , 驱骡纲行山间 。 ”这里的骡纲指的就是驯养过后的骡子队伍 。
宋人最讲究祖宗礼法 , 著名的“程朱理学”就是来自宋朝 , 到南宋时期 , 朱熹的理学更是大成 , 闻名遐迩 。 马匹 , 自古以来就是作战神器 , 由自然孕育而得 , 天授人得 , 符合理学 。
但骡子就不一样了 , 最开始人们还以为骡子是“匈奴奇畜” , 后来虽然掌握了繁殖骡子的方法 , 但骡子这种后天产物 , 地位首先就要比马低一等 , 战场乃是决胜之地 , 骡子这种取向不定的物种肯定是不能轻易放到战场上去用的 , 因此 , 南宋还是主要将骡子作为运输牲畜来使用 , 并不敢随便就将骡子作为战马替补骑兵上战场 。
顾三秋|南宋为何不用骡子军?,怪圈:“混血儿”骡子让马骑兵闻风丧胆
文章图片
3.环境疫情所迫
《宋史》有记:“乾道元年二月 , 大雪 。 三月 , 暴寒 , 损苗稼 。 ”像这种损害庄稼 , 甚至让许多民众冻死的大雪 , 南宋发生过数起 。 在经受连连恶劣天气下的南宋 , 又遇到了接连发生的十数次马疫 , 本就空虚的国库再无法承受“训骡”这一前程未知的花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