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他是中国首批航天员,4次与飞天失之交臂,23年至今无缘太空,他用一句话道出真相( 二 )


那一年 , 他18岁 。
正式入伍的那天 , 邻里乡亲都来为他送别 。 父亲忙前忙后招呼着众人 , 母亲在一旁已不知偷偷抹了多少次泪 。 儿行千里母担忧 。 一位飞行员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 , 训练也不是一蹴而就 。 所以 , 他这一去 , 不知要经历多少苦 , 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与家人再团聚 。 但是 , 邓清明不怕 , 他感动于大家的期待与祝福 , 并暗下决心 , 决不能让他们失望 。
于是 , 怀着无限的憧憬和信心 , 他来到了河北保定航空兵预备学校学习 。 6个月的理论学习 , 8个月的技能训练 , 让他从一个青年学生逐渐蜕变成了一位革命军人 。 他每周都会给家里写一封信 , 不是抱怨任何训练上的艰苦与劳累 , 而是讲述自己在学校遇到的很多新鲜事儿 。 因为他知道 , 只有这样才能让父母更安心 。
1987年 , 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所有科目的考核 , 开始了长达14年的飞行工作 。 这14年中 , 他执行了上百次飞行任务 , 为我国的空军事业 , 做出了卓越贡献 。
021996年 , 载人航天工程在空军进行首批航天员选拔 。 经过两年时间的全面考核 , 1998年1月5日 , 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 , 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 。 “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奋斗终生!”这是烙在邓清明心坎里的一句入队宣誓 。
但是 , 天空与太空 , 虽只有一字之差 , 对人的要求 , 却是脱胎换骨 。 因为航天员的训练 , 需要突破人的一个又一个极限 。
58门理论课程学习、
高速旋转的离心机训练、
低压缺氧、模拟失重训练、
航天生活环境训练、
应急救生训练......
但是 , 面对这一切 , 邓清明只是笑着说:“我们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 , 能吃苦的” 。 所以 , “怎么苦怎么训” , 便成为了他多年来始终如一日的坚守 。
2003年 , “神舟五号”载着队友杨利伟顺利从浩瀚宇宙归来 。 那是属于全中国的骄傲 , 是属于所有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的荣耀!看着这一切 , 相信每一位航天员心中的航天梦都变得更加坚定且充满期盼 , 邓清明也一样 。
2010年 , 他终于得到机会被选入强化训练队 , 成为“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选航天员 。 值得一提的是 , 作为备选航天员 , 他们和主份训练的科目、时间、内容、强度、标准都是完全一样的 。 在训练过程中 , 也必须始终保持最佳的成绩、最佳的状态 , 才能进入最后执行任务的梯队 。 但遗憾的是 , 他落选了 。 不过 , 他没有气馁 , 而是把这次经历当做一次积累 。 这次没选上 , 也许下一次就有机会了 。
于是 , 他又继续拼命、努力地训练 。
幸运的是 , 他再次成功被选为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备选航天员 。 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 在参加体检时 , 他的体内被发现有一个非常细小的小结石 。 对于平常人来讲 , 这个是不用管的 , 但航天员不行 。 因为在太空完全失重的情况下 , 体内的结石很可能会游离出来 , 从而影响任务 。
所以 , 他立即请示做手术取出结石 。 无论如何 , 他也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 。
经过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 , 结石被成功地取出 。 他的梦想也再次重新燃起!
但最后的任务名单里 , 却依然没有他的名字 。
两次与梦想亲如毫厘 , 却又在转瞬间与之擦肩而过 , 说不失望肯定是假的 。 那一年 , 他47岁 , 五位同队的战友因为年龄原因 , 都已相继停航 。 而他 , 并不知道神十一会是什么时候 , 也不确定下一次自己是否还有机会 , 却依旧选择继续坚守岗位 , 坚持那最初的梦想 。
终于 , 2016年“神舟十一号” , 他第三次作为备份航天员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满怀期待地等候着飞行任务名单的公布 。 “景海鹏、陈冬”那一瞬间 , 他感觉整个大厅都十分安静 , 所有人几乎都注视着自己 。 他们的眼神中有同情、有遗憾 , 但更多的 , 是心疼 。
心中的五味杂陈和千言万语在那一刻 , 好像全部化为一块沉重的石头 , 压向他的身体 。 他没有过多的感慨 , 只是慢慢站起 , 然后转身紧紧抱着海鹏说了一句:“海鹏 , 祝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