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古诗文|8句大白话,却将悠闲洒脱写到了极致,唐代僧人赞放牛娃的一首诗
文/顾无
【引觞漫谈】
牧童这个形象 , 在古代人眼中有着太多太多复杂的意韵象征 。
民间的放牛娃形象 , 多是一个可爱 , 机灵 , 单纯的小孩子 , 这样的形象特别受那些贴近民间生活的诗人的喜爱 。
而文人眼中的放牛娃 , 更是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 纵观历史上流传下来诗文中的牧童形象 , 大多数就是拿来与“名利客”做对比的 , 描写的重点也都在牧童的了无机心 , 无忧无虑 , 潇洒自如 。
诗文中最著名的牧童 , 当然是那个举起小手 , 遥遥地指着杏花村的那一个 , 他指向的那个地方
另外我觉得比较有特色的还有三句 , 一起来欣赏一下:
“归来饱饭黄昏后 , 不脱蓑衣卧月明 。 ”
“多少长安名利客 , 机关用尽不如君 。 ”
“牧童归去横牛背 , 短笛无腔信口吹 。 ”
还有周董的歌“牧笛横吹 , 黄酒小菜又几碟” , 也是一种较为潇洒的生活 , 带着浓厚的文艺气息 。
不过这首诗的一个缺陷在于太过类型化 , 这也是明清以前 , 古代文人刻画人物的通病 。 塑造一个人物 , 描写的话语多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 , 对某一类型的人都可以通用 , 没有凸显出眼前这一个真实人物的个性 。
这一点要一直到明清的世态人情小说中才得到改善 , 如我们熟知的西游记猪八戒 , 或者金瓶梅中的一系列人物 。
尽管如此 , 诗人所描绘的这幅牧童生活图还是很有韵味 , 值得一读的 。
唐代:栖蟾
牛得自由骑 , 春风细雨飞 。 青山青草里 , 一笛一蓑衣 。
日出唱歌去 , 月明抚掌归 。 何人得似尔 , 无是亦无非 。
诗歌的前四句 ,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牧童在春风细雨中 , 在青山青草中放牛的悠闲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