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赖宁已牺牲32年,事迹也从教科书上删除,他的父母过得怎么样?( 二 )


由于考虑到火势严重 , 赖宁连告诉妈妈一声都来不及 , 就飞快地直奔火场 。 只见 , 赖宁跑到山上 , 挥动松枝奋力灭火 。 高达二三十米的火焰 , 狂烧猛窜 , 但赖宁和他的伙伴依旧奋不顾身 , 并一次次地冲向火海 。 不过 , 当时天色已晚 , 现场指挥救火的县领导 , 命令用汽车将参加救火的学生强行送下山 。
就这样 , 赖宁和他的小伙伴们被送下山 , 但是他们渴望救火的热情从没有被扑灭 。 随后 , 赖宁等人继续上山救火 , 不过 , 山间的火势越来越猛 , 烧焦的枯枝败叶在火焰的冲腾下漫天飞舞 , 发出噼啪的爆响 。 天黑了 , 山陡路滑 , 风助火势 , 野火更猖獗了 。
最终 , 经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 大火终于被扑灭 , 3500余亩森林保住了 , 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库都平安无事 。 但与此同时 , 不幸的事情也发生了 。
次日上午 , 人们在海子山南坡的过火林带中 , 发现了赖宁的遗体 。 当时的他 , 右臂紧紧挽着一棵小松树 , 额头靠着山坡 , 眼镜早已丢失 , 左手撑着地 , 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 。 就这样 , 赖宁被一场大火带走了宝贵的生命 , 但十五岁赖宁的样子永远定格在世人的心里 。
三、英雄伟大 , 永垂不朽
1988年5月 , 中国共青团、国家教委做出决定 , 授予赖宁“中国少年先锋队小主席”、“英雄少年”和“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 并号召全国各族少年向赖宁学习 。 “学习他胸怀大志 , 从小做起;做好小主席 , 保卫财产;学习他热爱科学 , 勇于实践;学习他积极进取 , 全面发展;学习他热爱祖国 , 临危不惧 。 ”
如今 , 赖宁已经牺牲32年 , 但赖宁的事迹却从教科书上删除 。 不过 , 赖宁事迹删除的原因并非是赖宁精神过时 , 而是因为世人曾经围绕赖宁精神是否过时、是否值得提倡 , 引起教育界争议 。
经过一系列的争议和研究 , 人们也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 。 赖宁成为一种精神力量的一个载体 , 如果我们忽视或隐去他的少年 , 也就是他未成年人身份 , 我们也依然会被他感动 。
由此可见 , 我们看重的是赖宁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利众精神 , 但是我们绝不倡导少年儿童用牺牲生命作代价去见义勇为 。 不过 , 我们还是要鼓励孩子们从小培养起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 , 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见义勇为 。 这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永恒的价值追求 。 从这个层面上看 , 赖宁这个精神符号永不过时 , 任何时候都有其存在和弘扬的巨大价值 。 也就是说 , 赖宁的精神值得提倡 , 但是赖宁的做法实不可取 。
随着《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实施 , 赖宁的照片也被摘下 , 似乎表明我们的社会不但已经明确地意识到了对未成年孩子进行保护的必要 , 而且走出了过去那种不切实际地鼓励孩子“见义勇为”的道德高调误区 , 恢复了青少年教育中的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 。
不管怎么说 , 赖宁都是世人心里的英雄 , 但是 , 身为赖宁的父母 , 却是天下最为凄苦的父母 。 如今 , 赖宁的父母也进入古稀之年 , 他们要承受着其他人所不曾经历的痛苦 。 即便是他们后来有了一个女儿 , 但是失去儿子的痛苦 , 或许只有他们心里知道 。
结语:
对于赖宁的崇高品质 , 是值得肯定的 , 但是赖宁不顾一切的做法 , 却是不可取的 。 在未成年人所处的阶段 , 高品质精神固然可贵 , 但比精神更加珍贵的是来自不易的生命 。 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着崇高理想的未成年人而言 , 好好活着 , 才可以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
参考资料:《赖宁的世界》
【石棉|赖宁已牺牲32年,事迹也从教科书上删除,他的父母过得怎么样?】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