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心手相牵走上脱贫致富路( 二 )


“我们合作社要种植出最棒的产品”
来到合作社社员王新举家的红枣地里 , 一行行红枣树间隔距离很宽 , 树上挂满了丰收的红枣 。 而在相邻的另一片红枣地里 , 红枣树间隔很近 , 树上的红枣结得很少、很小 。
王新举说:“这就是我们今年进行的一项重大实验 , 拉大红枣树的行间距离 , 将原来的2.3米 , 扩展到4.1米 。 为的就是让红枣树照射到更多阳光 , 让枣树间透气更畅通 , 最主要的是我们可以实行机械化作业了 。 ”
尤良英说:“表面上看 , 红枣树少了 , 结的果子也会变少 。 但因为我们实现了红枣种植机械化 , 种植成本降低了 。 加大了红枣树的间隔距离 , 阳光和空气让红枣树生长更好了 , 结出的红枣品质更好了 , 售价自然就上去了 , 反而增加了收入 。 ”
春天在红枣地里种上青草或油菜 , 待长到一定时机后 , 将其打成绿肥施在地里 。 枣树间挂满反光条驱赶鸟儿 , 不远处竖着用白杨树条绑起的把子 , 驱除病虫 。 整个红枣园里 , 全是生态性防护措施 。
尤良英笑着说:“这都是我们在塔里木大学的专家指导下开展的生物防治措施 , 彻底改变打农药、上化肥的生产模式 , 所以种植出来的红枣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 用良心种出的红枣——尤枣 。 ”
说到这儿 , 站在一旁的王新举低下了头 。 原来 , 王新举是尤良英成立的第一个合作社的社员 , 2016年他用家里的40亩红枣地加入合作社 。 但因为种种原因 , 合作社第一年和第二年都没有太大收益 。 看到加入合作社没太大效益 , 又对合作社采取的全新种植模式没有完全掌握 , 王新举作出了一个决定:退社 。 “当时心里很迷茫 , 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对的 。 可一年后 , 我重新看到了希望 , 我又重新加入合作社了 , 这次信心很足 。 ”王新举说 。
郭德欣也是2016年加入合作社的第一批社员 。 当年他去内地销售红枣时 , 无意间发现可以种植一种全新的苹果——红色之爱 。 他立即将消息告诉尤良英 , 决定购买一批果树苗试种 。 尤良英又请来科技专家指导种植 , 这批果树去年终于结果了 。 “这个新品种苹果一进入市场 , 就受到大家的欢迎 , 一公斤卖到50元 , 比过去我们种植的红富士苹果价格高多了 。 目前已经有内地客商主动联系我们了 , 今年能收获超过14吨 , 正在洽谈价格呢 。 ”郭德欣高兴地说 。
尤良英和身边的几位社员说:“我们定了有机、绿色的种植目标 , 就该努力探索新的种植模式 。 过去我们一公斤红枣才卖2.5到3元 , 现在能卖到6元 , 关键是我们的种植成本降低了 , 如此一算 , 我们挣得更多了 。 我们合作社要种植出最棒的产品 。 ”听到这儿 , 围拢在一起的社员们都连连点头 。
“好的产品一定能卖到全国去”
阿拉尔市万农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现在种植有棉花、红枣、苹果、葡萄、核桃等农副产品 , 如何将这些优质产品卖出去 , 是尤良英现在最主要的工作 。 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现在就是一个销售员 , 天天想着怎么把产品卖出去 , 还要卖个好价钱 。 ”
经过三四年的种植 , 合作社的葡萄今年第一次大丰收 。 可正值葡萄采摘时 , 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 。 那几天 , 尤良英吃不下睡不着 , 困难之际 , 塔里木大学专门给联合社在大学校园里辟出3个摊位供其销售 , 塔里木大学的学生团队还专门帮助她开展网上直播 。
“真没想到 , 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 , 我们收获的140吨葡萄全部销售一空 。 那几天 , 我们没白天没黑夜地忙碌着 , 下单子给内地发货 , 盯着收货款 , 一点儿也没休息 。 虽然疫情给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影响 , 但我们要善于把握商机 。 ”尤良英说 。
看到这个商机 , 尤良英全身心地投入 , 就是为了不仅要把联合社的农副产品卖出去 , 还要卖个好价钱 。 一次要去北京开会 , 因为直播平台安排在早晨直播 , 她果断改签机票 , 坐在直播间里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直播带货 。 没想到 , 这一个小时 , 她竟然卖出了38.5万元的货 , 网上观众达74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