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原题为_央视新闻客户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160年前的1860年10月18日 ,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西方列强抢掠、焚毁 , 园林建筑被毁殆尽、无数珍宝不知去向 , 一代名园逐渐沦为荒园废园 。 160年后 , 圆明园的今天和明天又会是什么模样?
“马首”回归 , 却无处安放?
2019年11月13日 , 对于圆明园管理处的副主任李向阳来说 , 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 这一天 , 圆明园十二兽首当中的“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

央视新闻客户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文章图片

捐赠仪式现场 , 国家文物局宣布:经与捐赠者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协商 , “马首”铜像 , 将交由圆明园管理处展陈、收藏 。

央视新闻客户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文章图片


央视新闻客户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文章图片

【央视新闻客户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 李向阳: 特别激动 。 因为圆明园有那么多的文物流失在外面 , 没有一个重量级的文物回到圆明园 , 所以如果它能回来对圆明园来讲是非常重大的一个事情 。

央视新闻客户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文章图片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 , 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 , 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六年 , 也就是1707年 , 是清朝五代皇帝历时150余年 , 集中了无数能工巧匠倾心经营的一处大型皇家宫苑 。

提起圆明园 , 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大水法” , “水法”意为“水的戏法” , 通常意义上是指长春园“西洋楼”景区由南向北的“观水法”、“大水法”“远瀛观” , 清朝皇帝喜欢坐在“观水法”看“大水法”的喷泉 , 只不过圆明园的“喷泉”可不止“大水法”一处 , 它的西侧 , 还有一座更大的宫殿 , 叫“海晏堂” , “海晏堂”的堂前也有一处独特的喷水装置 , 俗称“水力钟” , 由八字排开的十二座人身兽面的雕像组成 , 每到一个时辰 , 一只“兽首”的口中就有水柱喷出 , 正午时分 , 12兽首同时喷水 , 场面极为壮观 。

△圆明园三维动画资料
160年前的1860年10月 , 英法联军闯入北京 , 抢掠、焚毁了圆明园 , 12尊兽首也从此身首异处 , 流失海外 。 后来 , 虽经多次转手、拍卖 , 7尊兽首现已回到中国 , 分别是牛首、虎首、猴首、猪首 , 现存于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鼠首、兔首则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其余5尊至今不见身影 。

央视新闻客户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文章图片

2007年 , 何鸿燊先生以6910万港元成功将“马首”收购 , 12年后 , 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 , 将“马首”捐给了国家 , 并希望“马首”回到它的母体——圆明园 。

央视新闻客户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文章图片


央视新闻客户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文章图片

“马首”回家 , 却很难有合适的地方将其安置 , 这份尴尬让圆明园管理处的管理者们再一次意识到圆明园应该拥有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圆明园博物馆 。

央视新闻客户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文章图片


央视新闻客户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文章图片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 张柏
张柏认为 , 圆明园遗址和其他遗址的不同点在于 , 圆明园承载着中国人民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历史伤痛 , 这更是圆明园博物馆应该展现的一个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