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功勋:明明是一部主旋律单元剧,我却只想着嗑糖( 二 )


1951年 , 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 并选择了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 , 在专业课程中 , 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

1955 年 , 屠呦呦从北京大学药学系毕业 , 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
在单元剧里 , 因为篇幅的关系 , 屠呦呦与丈夫李廷钊结缘的过程 , 并没有描述 。

而在真实历史里 , 他们的爱情真的是太甜了 。

李廷钊出生于1931年9月 , 也是浙江宁波人 , 并且 , 他跟屠呦呦是在效实中学读书时的同学 , 在学习的时候 , 李廷钊就暗恋着屠呦呦 , 但因为腼腆 , 李廷钊并没有表白 。
1951年 , 李廷钊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校学习外语 , 时值抗美援朝时期 , 李廷钊与同学们纷纷提出要去朝鲜战场参军 , 上级组织却认为李廷钊等大学生应该继续学习深造 , 大学毕业后 , 李廷钊被派到苏联留学 。

回国后 , 李廷钊先是被分配到北满钢厂工作 , 1961年 , 又调到马鞍山钢厂工作 。

在单元剧里 , 李廷钊的姐姐基本上是作为龙套出现的 。

而在真实历史里 , 李廷钊的姐姐却担任着红娘的角色 。

因为同是宁波人 , 又都在北京工作 , 李廷钊的姐姐成为屠呦呦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 , 两人常常会见面 。
李廷钊从马鞍山到北京看望姐姐时 , 也时常会遇到老同学屠呦呦 , 姐姐看出了李廷钊的心思 , 主动撮合 , 不久后 , 李廷钊终于鼓起勇气大胆表白 , 两个年轻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
1963年 , 李廷钊与屠呦呦正式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
在单元剧中 , 李廷钊是个贤内助 , 一直包容着屠呦呦 , 特别是演到李廷钊把家务事一项一项交待给屠呦呦的时候 , 破防了有没有?
害 , 明明是一部主旋律单元剧 , 搞得小七却只顾着嗑糖 。
在真实历史里 , 也是如此 。

跟许多专注于科研的学者类似 , 生活上 , 屠呦呦是个实打实的“粗线条” , 不太会照顾自己 , 还常常丢三落四 , 不是身份证明找不到了 , 就是忘了家里的钥匙 , 有一次屠呦呦去外地开会 , 单独坐火车回家 , 火车停靠途中站点时 , 屠呦呦下车走走 , 结果火车开走了 , 她被落在了车站 。

家务方面 , 屠呦呦更完全是外行 , 即使到现在 , 她自己也说:“要让身边的生活琐事变得井井有条 , 我依然不灵光 , 成家后 , 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 , 基本上都由我家老李做” 。

这话听起来 , 名为自嘲 , 实为炫耀啊 。
那些专注于科研的学者还有一个毛病 , 一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 , 丝毫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 屠呦呦也不例外 。 (以下内容有剧透)
在单元剧里 , 1969年 , 屠呦呦接受了“523项目” , 上级还派了小梁、小李两个人来当助手 。
而在真实历史里 , 1969年 , 正在中医研究所中药所当研究实力员的屠呦呦 , 接到“523项目”这个任务的时候 , 最初的阶段 , 只是“光杆司令” , 一个人孤独地踏上了寻药之路 。

短短3个月 , 屠呦呦就收集了包括内服、外用 , 植物、动物、矿物药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 , 在此基础上精选编辑了包含640个方药的《疟疾单秘验方集》 , 于1969年4月送交“523”办公室 , 并开始转送相关单位参考 。

这其中花费的时间 , 可想而知 。
更雪上加霜的是 , 一向照顾屠呦呦生活的丈夫 , 要被下放到云南 , 为了心无旁骛 , 屠呦呦狠下心来 , 将大女儿李敏送到全托幼儿园 , 小女儿李军则给外公外婆带 。
在单元剧里 , 屠呦呦寻找“青蒿素”之路 , 一波三折 。

在真实历史里 , 就像单元剧里描述的那样 , 屠呦呦及团队曾经对胡椒寄予厚望 , 因为它对疟原虫竟然有84%的抑制率 , 然而 , 经过临床实验 , 却发现胡椒“只能改善症状 , 不能杀灭疟原虫” 。
之后 , 屠呦呦及团队又筛选了的100余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样品200余个 , 一次又一次地实验 , 又经受了一次又一次地打击 。

这其中也包括青蒿 , 然而 , 青蒿的提取物 , 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高只有40%几 , 最低更是只有12% , 还不如胡椒 。
就这样 , 两年过去 , 项目一筹莫展 。
某一天 , 屠呦呦读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编写的《肘后备急方》 , 看到有一句:“青蒿一握 , 以水二升渍 , 绞取汁 , 尽服之” 。
众所周知 , 中医在熬药的时候 , 一般都是用高温水煎 , 团队提取青蒿的时候 , 也是用水或酒精高温提取 , 而《肘后备急方》这一句话“渍”却是浸泡的意思 , 也就是说 , 只要将青蒿浸泡 , 不需要煎煮 , 就绞汁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