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华发40年故事之三十一 | 谢伟:永不止步,为金融梦想奔跑( 二 )


2007年 , 谢伟升任华发股份董事会秘书 。 上任不久 , 世界经济危机便呼啸而至 , 华发股份的现金流也日益趋紧 。
为解决异地开发的资金问题 , 华发股份计划通过配股实现再融资 。 按照配股方案 , 大股东华发集团将全额认购 4686.74万股 , 约需资金6.55亿 。 但此时的华发集团 , 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 而如果连大股东都不响应 , 中小股东怎么可能掏钱进来呢?
适时而降的一块奖牌让谢伟有了灵感 。
这一年4月 , 华发股份连续第四次获评“广东地产资信20强”称号 。 “能不能联合金融机构 , 利用华发股份在资本市场的声誉 , 以华发集团所持有的股票做抵押 , 向社会发行信托产品?”谢伟来到铧创 , 和管理层开始了一轮轮头脑风暴 。
很快 , 在当时资本市场引起了巨大反响的“华发股份股票收益权信托产品”正式面世:这是一个以华发集团及其子公司共同持有的7800多万股华发股份股票为抵押物的信托产品 , 计划期6个月 。
一个月后 , 铧创公司通过这一信托产品向社会募得6.16亿元现金 , 华发股份整个配股申购比例超过97% , 共募集资金26.5 亿元 , 配股工作圆满完成 。
而这一信托产品 , 不仅获评当年“中国十佳理财产品”并位居榜首 , 还被《中国银行家》杂志作为当年“最佳信托融资案例”广为推广 。
这一役 , 也让华发集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金融平台的重要性 。
2010年1月 , 谢伟重回铧创公司 , 担任公司董事长 。 而截至2010年底 , 铧创公司为华发集团和华发股份累计融资37.96亿元 。 2010年 , 公司人均净利润超过500万元 , 成为华发集团下属公司中人均利润最高的单位 。
【金融|华发40年故事之三十一 | 谢伟:永不止步,为金融梦想奔跑】金控的诞生
铧创崭露头角的同时 , 华发也借助横琴大开发的战略机遇 , 开始涉足城市运营业务 。 这反过来 , 又促使其在金融领域有了更大的野心 。
“深度介入横琴大开发后 , 我们对横琴的金融改革和创新政策有了很详细的了解 。 同时 , 华发还承担了建设横琴金融产业基地、招商引资的任务 。 ”谢伟回忆说 , “在这个过程中 , 光宁总就开始谋划:除了引进外部金融机构 , 我们为什么不建立一个自己的金融控股企业?为什么不自己去拿牌照?”
这并不是一时兴起 。 如谢伟所言 , 一方面 , 珠海此前一直缺少总部金融机构 , 金融业的孱弱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末 , 珠海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约2014亿元 , 中资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25.47亿元 , 贷款余额424.33亿元 , 存贷差501.14亿元 , 存贷比为0.459 , 均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 。
金融|华发40年故事之三十一 | 谢伟:永不止步,为金融梦想奔跑
本文图片
2019年12月13日 , 华发集团成功发行澳门首单公募公司债券(“莲花债”) , 被誉为粤澳联合开展金融创新的标志性事件 。 图为谢伟在发行仪式上致辞
另一方面 , 随着横琴新区成为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 各项政策利好正不断向横琴乃至珠海倾斜——
 2010年12月 , 国务院批复同意横琴新区金融创新的相关意见;2011年7月 , 国务院《关于横琴开发政策有关批复》明确将金融业作为横琴七大产业发展方向之一;2012年3月 ,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横琴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 , 明确提出支持横琴开展金融创新……
“在这个背景下 , 我们开始系统性研究筹建金融板块公司的可行性 。 ”谢伟称 , 按照最初的设想 , 其将作为华发集团的子公司来运作 , “但方案报上去后 , 市领导很重视 , 最终决定结合全市的力量来做这个事 。 ”
2012年6月3日 , 履新仅半月的华发集团董事长李光宁签发了向市委、市政府呈交的《关于组建珠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请示》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