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0年代,中国影坛,两张著名的“国字脸”,北有张连文,南有达式常( 二 )


张连文对萧长春这个角色是不陌生的 。 因为他在榆次县文工团的时候 , 就是话剧舞台上的萧长春 。
而林农和剧组的人员对张连文的形象也更加满意 。 这小伙子一张标准的国字脸 , 看上去就踏实稳重 , 很有“福相” , 而且浓眉大眼 , 又充满阳刚智慧 , 这可不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银幕硬派小生吗?
事实上 , 也的确如此 。 《艳阳天》上映后 , 张连文一下子就红了 。 而最关键的是 , 他的那张“国字脸” , 也一下子成为了当时的审美标准 。
好像在这之后 , 全国的电影摄制组选择男演员 , 首先要找的 , 就是“国字脸” 。
比如在南方的上影厂 , 一个叫达式常的帅小伙 , 就脱颖而出了 。
二、1940年 , 达式常出生于上海 。 他从小就爱好文艺 , 尤其喜欢朗诵 , 再加上他颇具天赋 , 所以1959年 , 他顺利考入上海电影专科学校 , 196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上影厂做演员 。 进厂后他所拍的第一部戏是《兄妹探宝》 , 他扮演的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 , 并未引起太多观众的注意 。
不过在1965年 , 他就因在赵明执导的《年青的一代》中扮演林育生 , 而崭露头角了 。
不过达式常真正走红 , 还是在70年代以后 。
1975年 , 也就是在张连文主演的《艳阳天》上映没多久 , 达式常就参演了一部在当时非常轰动的电影《春苗》 。 他在其中扮演方明 , 虽然不是男主角 , 但那张帅气的长方“国字脸” , 却给更多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相比张连文来说 , 银幕上的达式常显得更加儒雅一些 。
紧接着我们又在重拍版的《年青的一代》中 , 又看到他再次扮演的林育生 。 尽管这时的他已经35岁了(他比张连文大5岁) , 但看上去却依然风华正茂 。 身着蓝色衬衣灰色裤子的他 , 不知倾倒了多少姑娘的心 。
当然更多观众知道达式常 , 还是通过《难忘的战斗》这部电影吧?
他在这部电影中 , 的确展现出了一位男演员的所有魅力 。 他所扮演的田文中 , 方正的面庞一脸正气 , 凌厉的眼神中充满智慧 , 紧抿的双唇无比坚定 , 再加上他那身帅气的绿军装 , 使他立即成为那个时代的银幕偶像 。
那时电影厂拍摄的电影数量非常有限 , 我们所能看到的电影也并不多 。 但那时我们却在电影院看到了达式常所主演的众多电影 , 如北影厂拍摄的《万里征途》 , 如上影厂拍摄的《东港谍影》、《曙光》等 。 一时间成为当时出镜率最高的演员之一 。
然而虽然达式常的出镜率很高 , 而且是众多人心中“银幕帅哥”的代言人 。 但在70年代中期 , 他的影响力 , 还是不如北方的张连文那么大 。
三、哦 , 当时张连文在影坛 , 简直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啊 。
他演完《艳阳天》之后 , 就一下子 ,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话剧演员 , 变成了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明星 。 然后长影厂投拍重点影片《创业》 , 他也是其中男主角周挺杉的扮演者 。
1974年《创业》这部电影的上映 , 使得张连文的名气更加如日中天 。 他甚至引起了当时“旗手”的注意 。 有一天他正在黑龙江和李仁堂一起拍戏呢 , 突然有电话通知他俩速回北京 , 说有领导要接见 。
而到了北京连家也不让回 , 又被秘密送到了山西大寨 。 原来是“旗手”正在这里进行“农业学大寨” , 要求几位演员也一起来感受和体验一下 。 而“旗手”有给人改名字的习惯 , 比如中国京剧院的钱浩梁的名字 , 就被她改成了浩亮 。 而这次看到张连文和李仁堂后 , 她也将他俩的名字给改了 , 张连文给改成了张文 , 李仁堂给改成了李齐 。
【电影|70年代,中国影坛,两张著名的“国字脸”,北有张连文,南有达式常】所以后来我们看张连文主演的第三部电影《沸腾的群山》时 , 演员表上张连文的名字 , 就被打成了张文 , 就是这么一个缘由 。
《沸腾的群山》是1976年由北影厂拍摄的电影 , 张连文在其中扮演矿工出身的解放军指挥员焦昆 。 三年时间 , 张连文一连在三部大男主的电影中出演男一号 , 这在当时全国所有男演员中 , 都是独一份 。 可见他那时 , 是多么的受欢迎和重视 。
这样的情况 , 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 , 他开始扮演配角和反派为止 。
1978年 , 已经成为北影厂演员的张连文又在电影《巨澜》中 , 出演了治淮第一总指挥钟远 , 又是一个大男主 。
1979年 , 他搭档风华正茂的刘晓庆 , 一起主演了电影《婚礼》 。 他在其中扮演青年技术员岳志鹏 , 和刘晓庆演绎的爱情戏感人至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