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各界热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路径”

:原题为_川观新闻|各界热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路径”。
不光有新定位 , 还有新路径 。
10月16日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 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 省内外专家、川渝两地不少干部都关注到 , 相比起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内容 , 此次会议新增了不少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表述 , 尤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路径方面的表述 。
会议提出 , 要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 , 着力提升重庆主城和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 , 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 以点带面、均衡发展 , 同周边市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 。
如何认识、理解并践行这一“新路径”?采访人员采访了省内外相关专家以及省市相关干部 。
提升能级 做强极核的“芯片”功能
从京津冀、到长三角 , 再到粤港澳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出现 , 被寄予了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厚望 。 但与前三极相比 , 第四极的建设任重道远 。
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杨继瑞认为 , 对比粤港澳、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 , 成渝两地的经济总量占比、科技研发强度、科技创新密度、高新技术企业产值总量以及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程度 , 都还存在显著差距 。
在他看来 , 这正是中央提出“着力提升重庆主城和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 “经济圈发展得好不好 , 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是一个关键点 。 而要发挥好两个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 首先要做强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 。 对四川而言 , 就是要做强成都极核的‘芯片’功能 。 ”
与中央意图相呼应的是 , 今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 , 已经明确提出要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 。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角”之一 , 成都近年来不断提升在世界城市中的摆位 , 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能级和综合竞争力 , 成都正在抓紧落实四项任务: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 , 加快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和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建设 , 大力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 持续提升门户枢纽地位 。
四项任务项项有落实 。 “截至10月12日 , 中欧班列(成都)今年累计开行量已超去年全年 , 同比增长58.6% 。 ”成都市青白江区发展改革局局长刘跃介绍说 , 作为成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 青白江将努力把通道和枢纽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 助力成都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产业体系 。
内涵提升 占据产业微笑曲线两端
“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 , 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带来许多大城市病问题 , 最终影响城市下一步的发展质量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区域治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首席专家叶堂林认为 , 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 是城市发展 , 尤其是中心城市发展必须选择的路径 。
如何向内涵提升转变?叶堂林认为 , 创新驱动是重要的路径选择之一 , “对于像成都这样的中心城市而言 , 就是要发展‘菜心经济’ , 而不是‘菜帮子’经济 ,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 走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 , 牢牢占据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 。 ”
疫情以来 , 成都进一步加快了新经济的发展速度 。 10月15日 , 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专场 , 同时发布成都“三城三都”政策机会清单和投资机会清单 , 发布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 , 释放投资机会约2800亿元 。
在成都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看来 , 这一现象背后 , 其实是城市发展逻辑“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的具体体现之一 , “新经济的蓬勃发展 , 将助力成都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 , 加速实现经济换挡升级 , 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