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下个月,皖南这个云端上的古村,将变成秋的调色板


歙县|下个月,皖南这个云端上的古村,将变成秋的调色板
文章图片
歙县|下个月,皖南这个云端上的古村,将变成秋的调色板
文章图片
歙县|下个月,皖南这个云端上的古村,将变成秋的调色板
文章图片
歙县|下个月,皖南这个云端上的古村,将变成秋的调色板
文章图片
追寻秋的脚步 , 那你一定不可错过皖南 。 十一月的皖南 , 秋意浓烈 , 层林尽染 , 澄江碧透 , 交揉出一幅温柔的泼墨画卷 , 任你百炼成钢 , 也逃不过这如梦似幻的袅袅一击 。
“一生痴绝处 , 无梦到徽州” 。 在皖南的徽州旅游版图中 , 有一个云海之中的高山小村石潭村 , 它从来不会出现在旅行社的线路目录或导游词中 , 却在游人罕至的同时 , 成为摄影大咖和艺术家的天堂 。 尤其是在秋季 , 石潭村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 , 倚山而立 , 掩映在色彩丰富的层林之中 , 大美而不言 。
石潭村地处安徽省歙县霞坑镇 , 静谧地坐落于新安江支流昌源河与华源河交汇处 。 村子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 , 自石潭始祖吴启公长子吴唯迁居至此 , 已有800多年历史 。 后人繁盛 , 分迁到外省市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河南、广东等二百余处 。 古石潭人善于经商 , 造就了发达的商业 , 村中店铺林立 , 是旌德、歙县徽商从水路经新安江往杭州的重要通道 。
石潭靠山临水 , 山川秀丽 , 村落选址时以华源河为骨架 , 东西两侧民宅依河而建 , 并有古埠头深入河旁 , 村内青石铺路 , 小桥横卧河上 , 连接东西人家 , 使人感觉身处山村 , 却又似在水乡 。 村东一条小溪 , 从山谷流出横穿村东 , 由村中出 , 汇入华源河 , 给村民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形成一个天然的护村网络 。
村中楼房高阁 , 街巷格式十八街 , 村边四个古埠头 , 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 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景 , 淡雅明快的建筑色调 , 亦有静谧幽深的街巷 , 诗情画意的村边水口景观 。
村中存有数百年的古祠堂、古民居、古水口、古庙、古桥、古埠头等 , 鳞次栉比 , 打造出一个古朴雅致的天地 。 坐落于村庄正街并排而立的是吴氏兄弟祠“叙伦堂”和“春晖堂” , 堪称明代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 。 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叙伦堂 , 雄伟高大、气势恢宏、古朴典雅 , 因中进有大小房梁100根 , 为国内建筑史上奇观 , 又称“百梁厅” 。
春季的石潭属于油菜花、桃花和梨花 。 山坡上 , 山谷里 , 古宅旁 , 处处是色块、线条 。 金黄色的油菜花是这个调色盘中的主色调 。 一夜春雨过后的清晨 , 太阳还没露脸 , 云海就汹涌而至 , 山顶上的古村落在云涛中若隐若现 。

摄影/@张清华
而深秋时节的石潭 , 枫叶红了 , 银杏树呈现斑斓的色彩 , 漫山的贡菊花也肆意绽放 , 空气里花香游离 。 从脚下到远处都是一片片雪白的菊花田 , 整个山头就是一片菊海 , 远远望去 , 竟如白雪皑皑 , 颇为壮观 。 山上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贡菊 , 种菊、养蚕、制茶是村民们的三大收入来源 , 而贡菊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 。
【歙县|下个月,皖南这个云端上的古村,将变成秋的调色板】
“晒秋”绝不只在婺源的篁岭 , 是古徽州地区普遍存在的生产生活现象 。 石潭的晒秋相比篁岭不遑多让 , 勤劳的村民们利用竹编的晒匾 , 在温暖的阳光里把秋收后的农作物晾晒在自家屋顶、屋前屋后的空地上 。 各种果实玉米、南瓜、茱萸、辣椒、灯笼柿、贡菊花等陆续收货 , 在阳光下显得如此绚丽多姿 , 场面十分壮观和喜庆 。 你方晒罢我登场 , 铺成一幅幅五色斑斓的丰收调色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