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革命老区靖宇县以抗联精神奋战脱贫一线

:原题为_新华网|革命老区靖宇县以抗联精神奋战脱贫一线。
新华社长春10月16日电 题:告慰先烈的决战——革命老区靖宇县以抗联精神奋战脱贫一线
新华社采访人员郎秋红、孟含琪
吉林东南 , 秋日的长白山西麓层峦叠翠 , 色彩缤纷 。 革命老区靖宇县掩映在群山之中 。
靖宇县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殉国之地 。 今年是将军殉国80周年 。 全县14万人民在英雄精神指引下 , 奋力决战脱贫攻坚 。 抗联精神伴我行
靖宇多是山路 。 这片曾为抗联提供有利作战条件的崇山峻岭 , 成了当地脱贫的“拦路虎” 。 1994年 , 靖宇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 。 2015年底 , 全县仍有55个贫困村 , 贫困人口7329户13660人 , 贫困发生率19.8% 。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 , 革命老区不甘落后 , 一批批驻村第一书记走进大山深处的小村庄 。
2017年 , 靖宇县人民检察院干部姜宝奎接任花园口镇兴农村第一书记 。 上任后的第一件事 , 他就带领全村党员来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 在烈士面前宣誓:一定要打赢脱贫攻坚战 。 2018年末 , 兴农村76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 这背后是姜宝奎驻村1000多个日夜倾注的全部心血和智慧 。
像姜宝奎这样的干部 , 在靖宇何止一位!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 , 靖宇将全县划分为4个“战区” , 各级各部门将80%的人力投入脱贫一线 。 211个部门和单位 , 109位驻村第一书记、256名驻村工作队员、5000余名帮扶责任人 , 精锐尽出 , 攻城拔寨……
在濛江乡营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闫宝林简陋的住所中 , 有一本口琴乐谱 , 第一页就是抗联歌曲《露营之歌》 。 “与抗联吃过的苦比起来 , 我这点苦不算什么 。 ”他说 。
贫困面前不低头
80多年前 , 杨靖宇率领抗联部队穿行于林海雪原 , 忍饥挨饿 , 与敌人开展殊死战斗 , 直至最后一人……
“饿死不低头 , 冻死不弯腰”的英雄精神深深感染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
走进花园口镇仁义村 , 推开于洪波家大门 , 7个蜂箱映入眼帘 , 宽敞的后院还养了7头牛、20多只鸡 。 “我还有酒坊和瓜地 。 ”他说 。
于洪波自幼患小儿麻痹症 , 妻子有智力障碍 , 还有高龄父亲和读书的儿子 , 属于“一户多残”贫困户 , 长期靠借钱过日子 。 但他不甘心陷入贫穷 。 别人养蜂、酿酒 , 他在一旁边看边学 , 就是苦于没有本钱 。 2016年 , 吉林省民政厅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刘坤来到村里任驻村第一书记 , 通过扶贫资金和自掏腰包 , 扶持他养蜂、种香瓜 , 秋天他又买了牛……当年于洪波收入2万多元 。
在靖宇 , 很多人像于洪波一样 , 面对穷困不低头 , 不认输 。
赤松镇赤松村的贾文明患有慢性病 , 妻子是残疾人 , 两人通过种植蔬菜和养牛增收达到脱贫标准后 , 他主动要求“摘帽”;大北山村高秀虎因意外导致终身残疾 , 依靠种植灵芝不仅还清外债、自己脱贫 , 还办公司、建合作社 , 帮扶20多名残疾人 。
靖宇百姓有这样一股子心劲儿:“脱贫不能等靠要” , “革命老区的人 , 不能轻易给英雄丢脸” 。
英雄之城换新颜
靖宇山高林密 , 地广人稀 , 想集中发展产业难度颇大 。 多数村庄“脏乱差” , 泥土路和危房曾经是“标配” 。
【新华网|革命老区靖宇县以抗联精神奋战脱贫一线】几年来 , 当地政府克服财政困难 , 累计投入近亿元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 。 同时 , 大力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扶贫模式 , 通过“因户施策”“以奖代补”等政策调动贫困户脱困的积极性 。
景山镇三脚窝石村村民于殿龙原来小范围种山野菜 , 在脱贫政策鼓舞下 , 他借钱买了10头梅花鹿 , 当年得到近1万元补助 。 他一鼓作气继续扩大规模 , 目前养殖场已有30多头梅花鹿 , 还建了6栋大棚种植山野菜 , 全年收入近10万元 。